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作文六步教学法——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作者】 徐靖妍
【机构】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针对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中,环节安排出现的普遍问题,找出弊端,调整为新的教学思路,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兴趣导向;自主修改;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异常重要。怎样用科学的理念,先进且有效性的方法来安排作文教学的环节,高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即教师指导、学生起草习作、抄写和教师讲评。 每周作文课只有两节,一般第一节的内容是作文指导,学生起草文稿,课后学生抄写。教师批改后,利用第二节课对这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评。 这样类推,周而复始。 我以为小学作文这样安排不妥当。 原因有二: 一是不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规律。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大多在九至十二岁之间,不善于长时记忆。 教师对前次作文的讲评,学生理解快、识记快,对自己文稿回忆也快,当堂看效果很好。 但这种刺激的痕迹也很快消失,其信息储存只是短时的。 等到下周作文时几乎忘得所剩无几,对下次习作实在没什么意义。二是小学课文每一单元作文习作训练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上一单元作文与下一单元作文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 讲评课上教师讲评的内容对于已经完成习作过程的学生指导作用也不大。所以,小学作文教学的环节这样安排不利于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怎样调整这种情况,恰到好处的安排作文的教学环节呢?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变原来的讲评成形作文这一个步骤为讲评学生草稿和精讲学生成形作文这两个步骤。就可以使学生草稿里出现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再增加教师讲评草稿之后的学生自己修改草稿这一步骤。 这样学生抄写下来的文稿质量会有较大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技能,又能大大减少老师批改成文的工作量。
下面以六年级作文《记家里的一件事》为例,谈谈我的探索——六步作文教学法。
一、作文指导
和传统的习作指导一样,老师要提出习作要求、题目。 (每一次习作训练均有目的和具体要求)然后指导写作。
1、审题,看题目《记家里的一件事》。 记,写的意思。 写什么呢? 写事。 它规定了是记叙文。 发生在哪里的事呢? 发生在家里,不是发生在学校或其它地方,这又规定了写作范围。 那么这样的事写两件、三件行吗?不行,必须是写一件,这限定了写事的数量。
2、立意,也就是描述这样一件发生在家里的事要表现什么中心。 是反映美好的生活、弘扬优良的品质,还是抨击某些不良思想或行为。
3、选材,主题明确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选择写作素材。 材料可能很多,要求学生去粗取精。
4、朗读范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范文写了发生哪里的几件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突出了什么中心?在写法上有哪些优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二、草拟文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参考老师的范文,列提纲后起草文稿。老师桌间巡视,重点指导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适当指点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孩子。
三、讲评文稿
这是六步教学法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巡视学生草拟文稿时就已经注意学生在草拟文稿时共性问题,并选有代表性的草稿誊写在大白纸上。 在讲评草稿时公布于从,我引导学生共同讲评。
首先,请学生读誊在大白纸上的草稿,使同学初步感知,边听边思考。 这篇文稿写了一件什么事? 突出什么中心?学生边读边挑选出文中的错别字,大家一起纠正。 再找出用的恰如其分的词和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 同时也找出用的不恰当的词和不正确的句子。 好的好在哪要说明理由,不好又应该怎样改正。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草稿的字、词、句修改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全文布局谋篇、选材、手法上发现优劣之处,教师拣其主要的共性问题指导改正,优点予以肯定。 个别同学的个别缺点由教师桌间指导。
这样对草稿的讲评和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草稿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规律。 讲评时学生对自己刚写完的文稿记忆犹新,写作的余兴未尽,对比讲评中师生指出的问题,自己能找出毛病所在,学习讲评肯定了妙处。 同时也能根据教师讲评中修改的范例琢磨出改自己草稿中的毛病的方法。 这就调动了儿童的发散思维。 学生自然能以教师评点的种种范例,对照自己草稿思考的方向向外散发,找出适当的改正方案。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新颖,迎合了儿童的求异心理,激发了儿童写文章与改文章的兴趣。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对习作便产生极大的热情。 甚至对写作方面的事物优先注意和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和主观意志努力等心理状态。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自修文稿
这一步骤是在教师讲评草稿后,由学生自己修改草稿的兴趣,都在跃跃欲试,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字词句到篇章找本次作文要求修改自己(基础好的学生也可桌间互改)草稿。尽管经过学生修改的草稿仍不尽完美,但一定比初稿进步很大。更主要的是通过讲评草稿和自行修改草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古人云一篇好文章“三分做七分改”道理也就在这里。
五、抄写作文
当学生修改到自己满意时,就可以抄写了。时间若不足可利用课余时间。
六、作文讲评
由于教师讲评草稿,指导自修草稿,抄在文本上的作文的缺点相对来说不会太多。 教师讲评时不必太费口舌,只要抓住有悖于本次作文要求的主要缺点精讲几个方面即可。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每次训练中学到一个或几个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一点文字表达的技能。
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爱好一旦产生,教师要注意使其长时间巩固下来,成为一种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日记、写随笔,然后自己修改或者同学间互相修改,教师每周批阅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班级办起墙报,选登一些优秀的作文、日记、随笔,以刺激学生向写作的高峰登攀。
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把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渐进与跃进辩证统一起来。一定会大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学生对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很欢迎,实际效果也非常好。
【关键词】 兴趣导向;自主修改;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异常重要。怎样用科学的理念,先进且有效性的方法来安排作文教学的环节,高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即教师指导、学生起草习作、抄写和教师讲评。 每周作文课只有两节,一般第一节的内容是作文指导,学生起草文稿,课后学生抄写。教师批改后,利用第二节课对这次习作中出现的共性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讲评。 这样类推,周而复始。 我以为小学作文这样安排不妥当。 原因有二: 一是不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规律。 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大多在九至十二岁之间,不善于长时记忆。 教师对前次作文的讲评,学生理解快、识记快,对自己文稿回忆也快,当堂看效果很好。 但这种刺激的痕迹也很快消失,其信息储存只是短时的。 等到下周作文时几乎忘得所剩无几,对下次习作实在没什么意义。二是小学课文每一单元作文习作训练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上一单元作文与下一单元作文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 讲评课上教师讲评的内容对于已经完成习作过程的学生指导作用也不大。所以,小学作文教学的环节这样安排不利于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怎样调整这种情况,恰到好处的安排作文的教学环节呢?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变原来的讲评成形作文这一个步骤为讲评学生草稿和精讲学生成形作文这两个步骤。就可以使学生草稿里出现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再增加教师讲评草稿之后的学生自己修改草稿这一步骤。 这样学生抄写下来的文稿质量会有较大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习作技能,又能大大减少老师批改成文的工作量。
下面以六年级作文《记家里的一件事》为例,谈谈我的探索——六步作文教学法。
一、作文指导
和传统的习作指导一样,老师要提出习作要求、题目。 (每一次习作训练均有目的和具体要求)然后指导写作。
1、审题,看题目《记家里的一件事》。 记,写的意思。 写什么呢? 写事。 它规定了是记叙文。 发生在哪里的事呢? 发生在家里,不是发生在学校或其它地方,这又规定了写作范围。 那么这样的事写两件、三件行吗?不行,必须是写一件,这限定了写事的数量。
2、立意,也就是描述这样一件发生在家里的事要表现什么中心。 是反映美好的生活、弘扬优良的品质,还是抨击某些不良思想或行为。
3、选材,主题明确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选择写作素材。 材料可能很多,要求学生去粗取精。
4、朗读范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范文写了发生哪里的几件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突出了什么中心?在写法上有哪些优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二、草拟文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参考老师的范文,列提纲后起草文稿。老师桌间巡视,重点指导写作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适当指点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孩子。
三、讲评文稿
这是六步教学法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巡视学生草拟文稿时就已经注意学生在草拟文稿时共性问题,并选有代表性的草稿誊写在大白纸上。 在讲评草稿时公布于从,我引导学生共同讲评。
首先,请学生读誊在大白纸上的草稿,使同学初步感知,边听边思考。 这篇文稿写了一件什么事? 突出什么中心?学生边读边挑选出文中的错别字,大家一起纠正。 再找出用的恰如其分的词和能表达真情实感的句子。 同时也找出用的不恰当的词和不正确的句子。 好的好在哪要说明理由,不好又应该怎样改正。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草稿的字、词、句修改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在全文布局谋篇、选材、手法上发现优劣之处,教师拣其主要的共性问题指导改正,优点予以肯定。 个别同学的个别缺点由教师桌间指导。
这样对草稿的讲评和讲评后学生自己修改草稿符合儿童的记忆特点和规律。 讲评时学生对自己刚写完的文稿记忆犹新,写作的余兴未尽,对比讲评中师生指出的问题,自己能找出毛病所在,学习讲评肯定了妙处。 同时也能根据教师讲评中修改的范例琢磨出改自己草稿中的毛病的方法。 这就调动了儿童的发散思维。 学生自然能以教师评点的种种范例,对照自己草稿思考的方向向外散发,找出适当的改正方案。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新颖,迎合了儿童的求异心理,激发了儿童写文章与改文章的兴趣。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对习作便产生极大的热情。 甚至对写作方面的事物优先注意和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体验和主观意志努力等心理状态。这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四、自修文稿
这一步骤是在教师讲评草稿后,由学生自己修改草稿的兴趣,都在跃跃欲试,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从字词句到篇章找本次作文要求修改自己(基础好的学生也可桌间互改)草稿。尽管经过学生修改的草稿仍不尽完美,但一定比初稿进步很大。更主要的是通过讲评草稿和自行修改草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古人云一篇好文章“三分做七分改”道理也就在这里。
五、抄写作文
当学生修改到自己满意时,就可以抄写了。时间若不足可利用课余时间。
六、作文讲评
由于教师讲评草稿,指导自修草稿,抄在文本上的作文的缺点相对来说不会太多。 教师讲评时不必太费口舌,只要抓住有悖于本次作文要求的主要缺点精讲几个方面即可。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每次训练中学到一个或几个有关写作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一点文字表达的技能。
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爱好一旦产生,教师要注意使其长时间巩固下来,成为一种持久的心理品质。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日记、写随笔,然后自己修改或者同学间互相修改,教师每周批阅一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班级办起墙报,选登一些优秀的作文、日记、随笔,以刺激学生向写作的高峰登攀。
这样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把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渐进与跃进辩证统一起来。一定会大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学生对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很欢迎,实际效果也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