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学生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

【作者】 公保东智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秀麻乡斗后索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基础上,使其形成阅读内需,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在多读、好读、会读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人的发展的根本需要。要达成这此目标,仅靠教师课堂教学是难以促成的,必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使其形成阅读内需,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才能实现以“多读”为前提,“好读”为手段,“读好”为目标的良好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到:“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和认识倾向,对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具有定向、推动和激励作用。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正如孔子所说好知不如乐知一样,只有让他们乐意去读了,他们才不会把阅读当作负担,才不会认为课余“浪费”在阅读上可惜。相反,更主动、更积极去从事,去“茫茫书海”中遨游。
  二、授予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方法决定效果,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得良好课外阅读效果的前提和保障。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把读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书籍中找到适合自身阅读的资源,并能正确地、有意义地解读。(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乐读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要让学生能持久、主动地去课外阅读,光有兴趣、方法还不够,我们还让他们形成内需,养成习惯,能自觉地把课外阅读当作每天生活的必修课。
  (一)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这理念得益于“动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鼓励学生在动口时,也要动脑、动手,做到边读边思边动笔。现行学生很多不愿动笔学习,这不仅是方法的问题,更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为动笔牵涉到多种感官参与,是各种感官的相互配合。所以,引导并鼓励学生拿出手来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实践中让他们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帮助理解消化和提高表达能力。 
  (二)培养随时摘录习惯。摘录就是积累,就是方法借鉴,就是把良词佳句、优美语言积攒下来方便日后自己仿学或运用。实践中,我们应要求学生用专门的书本来做文摘卡片,并置备卡片盒。为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序号,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象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并时时去阅读。
  (三)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习惯。课外阅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此问题,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可以利用工具书求得帮助。凡是在读书、读报或读其他课外读物时遇到了生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都可以请教工具书。现在的工具书各类很多,除了传统字典外、还要很多课外辅导读物,也可进行资料查询。不过,随着科技发展,电脑、手机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工具书了,不仅携带方便是,而且比纸质工具来得快,既方便又快速。
  (四)培养学生乐于交流习惯。课外阅读并不是个人的阅读,创设阅读后的交流平台,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分享成果,促进知识消化、巩固,还能以读促说,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学生在交流中,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又领悟到了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及时提供给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让他们进一步获得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在多读、好读、会读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从而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也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支撑和输出无限情感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日姜、余林,激发阅读兴趣三法[J].小学语文教学,1994年。 
  [2]陈霞,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 年。
  [3]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开拓课外阅读空间[J].新语文学习(小学教师版),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