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

【作者】 向正香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太平乡中心小学



【正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她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下面谈谈我的尝试:
  一、自己的不成熟教学方法
  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对于人类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古诗教学比较好操作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开始时可粗一点,如是“喜”或“悲”?或“思乡之情”“闲适之情”“壮志未酬之慨叹”等;然后分析具体诗句,看是否围绕这种感情;而其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亦肯定是为表达这种感情服务的。也就是,先判断,后论证的方法。这样比较有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整体感知,再具体分析感受。
  平时进行古诗教学,总觉得不知该如何下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不要让他们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呢?还是就以诵读为主?经过寻找资料、实践、反思,发现古诗诵读教学应以“读”贯穿始终,其中灵活穿插“看”、“议”、“评”节,直至熟读成诵,最后拓展创造。
  1、 读——读准字音,认识生字。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诵读要重视量的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最是书香能至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诗。如《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jiàn”。
  2、 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看教材,基本上古诗都配有插图,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结合诗句,帮助理解一些诗意,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些情境。
  3、 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让他自己尝试理解、了解古诗的用词以及韵味,增进对古诗的朦胧理解,长此以往,孩子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的能力会逐步加强。
  4、 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通过前面的读、看、议,学生对古诗朗朗上口了,教师再创设情境,“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反复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
  5、 拓展、延伸、创造。A复习:比如学了一首《春晓》,请学生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积累进行系统梳理,沟通课内外古诗资源。B模仿:比如学了《一去二三里》,让学生仿造古诗数字内容进行改换,发挥想象,学以致用。C整合:古诗具有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古诗对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
  作文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体现,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训练。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真正的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的心灵美,这对于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大有好处。让他们从小养成从诗词里学习语言习惯,从而扩大字、词范围,丰富语言,积累知识活跃思维,开拓想像力,为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的具体做法是:
  1、了解小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小学阶段,最初是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但是从二年级起,开始学看图写话,小学生的书面语言就逐步赶上了口头语言,到三四年级,书面语言就可以超过口头语言水平。
  2、引导小学生扩写古诗。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儿童写作时候的偏题问题。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这不仅巩固了学习古诗的效果,而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使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大为加深。如《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七八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语言巧妙,由数字排列组成,体现我国文学语言的精妙,富有故事情节,极具儿童情趣,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尝试运用绘画的作用,尝试让学生画出来,并自己解读自己所画的图画, 让情境再现。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会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训练。
  3、引导小学生改写古诗。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多了,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
  4、引导小学生缩写“自然作文”。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它的短小,对仗工整,语言具有节奏感,具有韵味。流传广泛的诗歌中的很多字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思考,深思熟虑的。“临安一个字,捻断数千茎”。小学生写了一定时间的作文之后,通常回游语言罗嗦重复的毛病。可不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写诗来避免或减轻这种毛病呢?现在许多儿童刊物里已经出现了儿童诗人的作品。因此,这可以说明小学生以课本或者自己的文章为对象,把“文”缩成“诗”。一定时间的锤炼,会使小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词语凝练、句子写精的意识,那么,缩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5、引导小学生诵读。诗歌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口语化通俗化,适合儿童学习语言初期的要求,诗歌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又适合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学习好古诗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诗歌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教学内容。以上我谈了如何进行小学低年段古诗词教学,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教学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策略,只要教师思路清晰,不偏离课程标准对低年段教学的要求,就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熏陶,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