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应用

【作者】 夏小兵

【机构】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正文】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和高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简称“化学核心素养”)[1]。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学科,化学学科素养重点体现在狠抓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实验操作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化学实验,特别是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是高中化学的教学主体,同时,还是有力推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支撑,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利于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我校也早已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成功践行了四环节生本课堂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因此,化学实验更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源泉。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究,我就“让化学实验引领高中化学生本课堂”这一主题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和策略。
  一、加强教材中实验探究,助推课堂教学的高效
  化学教材中不缺典型实验实例,因此,教师必须先认真研究典型实验,分析其仪器的选择和装置的组装的原因及所产生实验现象与理论的差异并解释。然后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典型”的重要性和传统性,让他们熟悉“典型”、掌握“典型”、灵活运用“典型”,并促使他们学会将从典型中获取的实验解决方法迁移到新的未知实验之中,从而加深他们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把握,进而有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时,可以引入“酸碱中和滴定”这一典型教学内容,首先引领学生对中和滴定实验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滴定管的识别、检漏、使用及滴定操作等,然后让学生依据中和滴定的各项注意事项,自主将这一操作延伸到氧化还原滴定中来,再依据氧化还原与中和反应原理的不同分析二者的差异,进行指示的选择和终点的判定。通过这一实验知识的成功迁移,让学生信心倍增,从而更进一步提升他们进行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二、扣住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实验,促使课堂教学的高效
  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和主体,离开了教学基础和主体教学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如海市蜃楼,是非常缥缈不实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是难以保障。例如在高一开始,教材中就列出实验的四大基本操作(过滤、蒸发、萃取和蒸馏),教师要引领学生紧紧扣住实验仪器和操作,明确各操作所适用范围,为在后期实验中灵活应用奠定基础。为提升效果,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深入领会四大基本操作的要点。又如在学习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中,充分利用教材实验,并让学生在实验时逐滴滴加铁盐或硫氰化钾时认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紧紧扣住某种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平衡会发生移动原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迁移到同类实验,从而提升学生实验能力。这些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整个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这些基础,才能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维持好。这样还可以解决他们对化学学习的障碍性问题,不仅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和学会创新。
  三、善于抓住通过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促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于促使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有关问题,培育较强的“实验是检验化学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促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验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和探究能力,把握化学科学的语言完整性、准确性,增强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特别让学生会选择科学、有效和巧妙的实验方法,推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运用,增加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培育他们良好的化学科学探究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
  例如,在讲“沉淀的溶解平衡”时,教材中对沉淀的转化实验是氯化银中加少量碘化钾转化碘化银,然后再加入少量硫化钠,观察现象为白色沉淀先变黄后变黑。这一实验现象较明显说明难溶物较易向更难溶的物质转化,于是有同学认为向溴化银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则不可能会实现淡黄色沉淀转化为白色,于是教师则可提出让学生自主通过实验来验证,需注意的是要不断提高所使用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并进行多次对照实验。当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就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提升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新能力,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