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王赛萍
【机构】 浙江宁波镇海龙赛中学
【正文】 【摘 要】 项目化教学内涵项目化教学的基本程序包括提出项目,明确要求,给予情景和材料,学习过程和方法,评价和反馈。项目化教学重过程、重体验,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值得重视和关注。它涉及课堂教学,可以拓展到课外活动等方面。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内涵;重过程;重体验;注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把学习对象做为一个整体任务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围绕这个任务(项目)展开学习活动,而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经验、精神、态度和情感体验都隐含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习得。
教学方案的价值取向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教师执行的是喂食式教学策略,学生经历的是模仿性学习;第二种方案,教师实行的是探寻式教学策略,学生经历的是自主性学习。项目化教学教师实行的主要是第二者方案,这种方案更有价值,因为它让学生经历了独立的、探究的、艰辛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自主的学习,经历了挫折的考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 课堂教学的项目化教学
案例1:课题——氧化还原复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任务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任务二、书写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任务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项目)
②教师提出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本质;2、学会书写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明确要求)
③教师预先准备好小魔术:第一步,一张白纸粘贴在黑板上,邀请学生用神奇的药水喷洒——惊喜:白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体。剧透:白纸上涂的是碘化钾的淀粉溶液,神奇的药水是氯水。第二步,继续在蓝色的字体上喷氯水,蓝色字体褪去。(给予情景和材料)
④教师:创设情境,引诱动机,指导方法。
学生: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探究性任务来展开。
探究学习1:白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体,是碘化钾的淀粉溶液遇到氯水发生了反应,寻找氯水的替代品。
探究学习2:蓝色的字体继续喷氯水,蓝色的字体会褪色,探究其褪色原因。
探究学习3:蓝色的字体继续喷氯水,蓝色的字体会褪色,寻找使蓝色字体褪色的和氯水不同类别物质。
合作学习:回归教学目标,总结归纳氧化还原的特征、实质、表示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
师生对课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知识——解决了两个问题,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建立了一种思想,守恒思想;过程——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知识探究过程;情感态度——经历了艰难的学习创造和体验,获得了成就感。(评价和反馈)
这是一节氧化还原复习课,整个课堂设计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环环相扣。用小魔术引入课题,引人入胜。化学的奥妙尽在变化中,悬疑重重,步步深入,如探案,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思维火花迸溅。这样的课堂,把探究味做到极致。
它告诉我们,问题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思考力和思考方法,对思考过程和思维品质作出恰当的评价。(课后反思)
三、 课外活动的项目化教学
案例2:课题——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原电池使发声器通电发声
①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每班学生按4-6人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自制原电池。(提出项目)
②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上交 PPT,PPT中需展示实验的设计理念:如何体现化学原理、如何评价所选取的生活材料的优缺点、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如何体现绿色化学……完成实验报告,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明确要求)
③教师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给予情景和材料)
④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制作PPT、讲解展示PPT、完成实验报告、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整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何组队,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分工,使适合的学生做合适的事;资料繁杂,如何筛选,如何提取有用的信息为自己所用;如何制作PPT,既考虑美观,又能表达设计意图;如何设计、书写实验报告;筹备哪些实验器材,如何完成实验操作。(学习过程和方法)
⑤制作、展示、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操作,裁判教师按“班级参与率、实验设计理念是否创新、是否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是否体现绿色化学——变废为宝、自制原电池能否使发生器发声且分贝大小如何、实验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六个方面综合打分,按分数高低确定名次。(评价和反馈)
这是学校科技节化学实验项目创新设计比赛活动的方案,比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创新开放实验激发广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参与学生面广,集体主义意识强,为班级而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方案设计各显神通,实验材料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电极铜用五毛硬币替代,石墨用铅笔芯替代,锌用废电池中的锌棒替代,切去上口的易拉罐、玻璃水杯、一次性纸杯替代烧杯,电解液选择了白醋、84消毒液等,有些组做成水果电池,柠檬、蕃茄、苹果、桔子闪亮登场。
尽管学生设计的方案不是尽善尽美,学生组装出来的装置还有些粗糙,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最后的效果也不是每个组都尽如人意,不同的学生化学水平有参差,活动后的收获有差异……但是总体效果良好。正如一个学生总结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我们做实验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具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看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么改良总是可能的。(活动后反思)
项目化的教学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更多学习的样貌和景象。其实化学的项目化教学除了用在课堂教学以外,也可以用在课外活动中,甚至用在作业布置中,用在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郑伟大,《叩问教学——课上课下的思索》,387-388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内涵;重过程;重体验;注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一、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把学习对象做为一个整体任务呈现给学习者,让学习者围绕这个任务(项目)展开学习活动,而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经验、精神、态度和情感体验都隐含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习得。
教学方案的价值取向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教师执行的是喂食式教学策略,学生经历的是模仿性学习;第二种方案,教师实行的是探寻式教学策略,学生经历的是自主性学习。项目化教学教师实行的主要是第二者方案,这种方案更有价值,因为它让学生经历了独立的、探究的、艰辛的学习过程,体现了自主的学习,经历了挫折的考验,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二、 课堂教学的项目化教学
案例1:课题——氧化还原复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任务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任务二、书写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方法;任务三、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项目)
②教师提出要求: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本质;2、学会书写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明确要求)
③教师预先准备好小魔术:第一步,一张白纸粘贴在黑板上,邀请学生用神奇的药水喷洒——惊喜:白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体。剧透:白纸上涂的是碘化钾的淀粉溶液,神奇的药水是氯水。第二步,继续在蓝色的字体上喷氯水,蓝色字体褪去。(给予情景和材料)
④教师:创设情境,引诱动机,指导方法。
学生:倡导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探究性任务来展开。
探究学习1:白纸上出现了蓝色的字体,是碘化钾的淀粉溶液遇到氯水发生了反应,寻找氯水的替代品。
探究学习2:蓝色的字体继续喷氯水,蓝色的字体会褪色,探究其褪色原因。
探究学习3:蓝色的字体继续喷氯水,蓝色的字体会褪色,寻找使蓝色字体褪色的和氯水不同类别物质。
合作学习:回归教学目标,总结归纳氧化还原的特征、实质、表示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
师生对课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知识——解决了两个问题,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一定情境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建立了一种思想,守恒思想;过程——实验设计和实践过程,知识探究过程;情感态度——经历了艰难的学习创造和体验,获得了成就感。(评价和反馈)
这是一节氧化还原复习课,整个课堂设计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环环相扣。用小魔术引入课题,引人入胜。化学的奥妙尽在变化中,悬疑重重,步步深入,如探案,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思维火花迸溅。这样的课堂,把探究味做到极致。
它告诉我们,问题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思考力和思考方法,对思考过程和思维品质作出恰当的评价。(课后反思)
三、 课外活动的项目化教学
案例2:课题——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原电池使发声器通电发声
①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每班学生按4-6人组成若干研究小组,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自制原电池。(提出项目)
②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组上交 PPT,PPT中需展示实验的设计理念:如何体现化学原理、如何评价所选取的生活材料的优缺点、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怎样的、如何体现绿色化学……完成实验报告,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明确要求)
③教师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相应的实验器材。(给予情景和材料)
④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制作PPT、讲解展示PPT、完成实验报告、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整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何组队,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分工,使适合的学生做合适的事;资料繁杂,如何筛选,如何提取有用的信息为自己所用;如何制作PPT,既考虑美观,又能表达设计意图;如何设计、书写实验报告;筹备哪些实验器材,如何完成实验操作。(学习过程和方法)
⑤制作、展示、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操作,裁判教师按“班级参与率、实验设计理念是否创新、是否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是否体现绿色化学——变废为宝、自制原电池能否使发生器发声且分贝大小如何、实验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六个方面综合打分,按分数高低确定名次。(评价和反馈)
这是学校科技节化学实验项目创新设计比赛活动的方案,比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创新开放实验激发广大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参与学生面广,集体主义意识强,为班级而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方案设计各显神通,实验材料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电极铜用五毛硬币替代,石墨用铅笔芯替代,锌用废电池中的锌棒替代,切去上口的易拉罐、玻璃水杯、一次性纸杯替代烧杯,电解液选择了白醋、84消毒液等,有些组做成水果电池,柠檬、蕃茄、苹果、桔子闪亮登场。
尽管学生设计的方案不是尽善尽美,学生组装出来的装置还有些粗糙,实验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最后的效果也不是每个组都尽如人意,不同的学生化学水平有参差,活动后的收获有差异……但是总体效果良好。正如一个学生总结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我们做实验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具有改良创新的精神,实际上,在看懂了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的时间是充分的,做实验应该是游刃有余的,如果说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件难事,那么改良总是可能的。(活动后反思)
项目化的教学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呈现更多学习的样貌和景象。其实化学的项目化教学除了用在课堂教学以外,也可以用在课外活动中,甚至用在作业布置中,用在社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郑伟大,《叩问教学——课上课下的思索》,387-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