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网球心理技能训练
【作者】 白 雪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正文】 1、前言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几乎所有网球教练和运动员都有着共同的认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整场比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总能够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心理训练已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构成完整的训练体系,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反应
参加比赛需要一定的紧张、兴奋、情绪激动,以便把肌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充分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积极调动人体潜在的能量,在比赛中创造出好成绩,这是树立动机的适宜水平。
3、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3.1 加强赛前心理准备
美国学者图克托指出,运动员理想的竞技状态可描述为以下四点:
(1)身体运动自如,不紧张,力量、速度和灵活性发挥之好使自己也感到惊讶;
(2)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在竞赛活动上,头脑里想的就是竞赛;
(3)身心协调,动作感觉一致;
(4)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这种体验是令人愉快的,不仅对运动成绩满意,对对手都感到称心或高兴。
这种理想的赛中心理状态主要在于赛前有系统的准备和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如何在赛前作好心理准备对于比赛的胜负有直接的影响。
3.2 加强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在直观反应、判断、分析、思维的基础上为克服技战术、体能等一系列困难,从而实现自己既定的一种决然素质。在现在网球比赛中,紧张、高强度的对抗伴随着运动员整场比赛,很多比赛都超过了两小时甚至更多,在长时间这种高压状态下,运动员的身心都会出现疲劳状态,各项指标都会出现下降情况,更不要说在一些比分落后的比赛中,情况更加如此。
3.3 控制注意力
网球比赛运动员经常会碰到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同时,还必须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运动员就应该排除各种想法、感觉、声音或身体感觉等等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现有的每一分上,不能一直想着上一分的情况。无论在何时都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得最好。
3.4 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一场比赛结束后,无论胜负运动员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获胜者会产生喜悦、兴奋、增强信心,这对运动员说是非常重要的,鼓励运动员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对于失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对比赛进行全面分析,使运动员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行调整,增强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以后的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同时,要鼓励运动员具有挑战欲望,在下一场比赛中战胜对手。
赛后要安排运动员积极性休息,把注意力转移到场外,调节精神状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心情舒畅的活动,目的是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机能恢复,缓解比赛带来的压抑和心理负担。
4、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
4.1 主动性原则
训练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训练者自己主动,自己不动起来就没有任何效果,教练员不可能代他训练并取得效果。
4.2 循序渐进原则
心理训练在极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冲击训练,一下子把当事人的心理负荷顶到极限。但大部分心理训练都要保持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要有简到繁、由学习到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要长期坚持进行练习和实践。
4.3 持续性原则
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都是用进废退,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才能保持高水准。因此心理训练和技能训练一样,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4.4 针对性原则
每项训练要增强哪方面的机能必须有针对性。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一大不同,就是结合生理学知识,搞清了各种训练的针对性,去掉许多危险或者低效的训练手段。健身房里的联合器械就是分别针对你一块块肌肉来设计的。
心理训练在这方面更更困难一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各项心理机能都是统一发挥作用的,怎么样把它们抽取出来,用某种训练单独加以强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准确的答案。但这是心理训练努力的方向。
5、心理训练对网球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5.1 心理训练可以加强网球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是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动作技术,提高人脑对内脏器官活动、思维过程和技术动作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动作的连贯性,尤其是加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控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网球运动中几个重要环节的技术动作完成情况。
5.2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培养意志力,提高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在比赛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对手的特点及弱点,并迅速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能够及时的解决比赛中突发的事情等。
5.3 心理训练可以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
较高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使运动员在各种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可使运动员适应不同的气候、场地、对手或不同的比赛形式。通过注意力训练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不过多的受到意外事件的干扰。同时,心理训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5.4 心理训练可以帮助网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
网球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或是比赛中常常会在某些技术环节上出现错误,时间长了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会产生消极的暗示和害怕再次失败的心理阴影。心理训练可以发挥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效地利用神经活动中第二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挖掘人脑的潜力,使运动员逐渐消除不良的刺激所留下的心理痕迹。
6、结论
(1)根据当今网坛多年比赛的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已成为网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看待网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和培养网球选手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成为提高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一。
(2)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是相当复杂的,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技术环境条件等因素,应注意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
在现代网球运动中,几乎所有网球教练和运动员都有着共同的认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对整场比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总能够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心理训练已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构成完整的训练体系,成为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反应
参加比赛需要一定的紧张、兴奋、情绪激动,以便把肌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充分动员起来,特别是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积极调动人体潜在的能量,在比赛中创造出好成绩,这是树立动机的适宜水平。
3、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3.1 加强赛前心理准备
美国学者图克托指出,运动员理想的竞技状态可描述为以下四点:
(1)身体运动自如,不紧张,力量、速度和灵活性发挥之好使自己也感到惊讶;
(2)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在竞赛活动上,头脑里想的就是竞赛;
(3)身心协调,动作感觉一致;
(4)感觉到是一种享受,这种体验是令人愉快的,不仅对运动成绩满意,对对手都感到称心或高兴。
这种理想的赛中心理状态主要在于赛前有系统的准备和长期训练的结果。因此,如何在赛前作好心理准备对于比赛的胜负有直接的影响。
3.2 加强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在直观反应、判断、分析、思维的基础上为克服技战术、体能等一系列困难,从而实现自己既定的一种决然素质。在现在网球比赛中,紧张、高强度的对抗伴随着运动员整场比赛,很多比赛都超过了两小时甚至更多,在长时间这种高压状态下,运动员的身心都会出现疲劳状态,各项指标都会出现下降情况,更不要说在一些比分落后的比赛中,情况更加如此。
3.3 控制注意力
网球比赛运动员经常会碰到如何集中注意力的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会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干扰。同时,还必须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运动员就应该排除各种想法、感觉、声音或身体感觉等等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现有的每一分上,不能一直想着上一分的情况。无论在何时都要保持高度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得最好。
3.4 赛后的心理状态及调节
一场比赛结束后,无论胜负运动员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获胜者会产生喜悦、兴奋、增强信心,这对运动员说是非常重要的,鼓励运动员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对于失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对比赛进行全面分析,使运动员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行调整,增强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以后的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同时,要鼓励运动员具有挑战欲望,在下一场比赛中战胜对手。
赛后要安排运动员积极性休息,把注意力转移到场外,调节精神状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利心情舒畅的活动,目的是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机能恢复,缓解比赛带来的压抑和心理负担。
4、心理技能训练遵循的原则
4.1 主动性原则
训练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训练者自己主动,自己不动起来就没有任何效果,教练员不可能代他训练并取得效果。
4.2 循序渐进原则
心理训练在极个别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冲击训练,一下子把当事人的心理负荷顶到极限。但大部分心理训练都要保持循序渐进原则。训练要有简到繁、由学习到实践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要长期坚持进行练习和实践。
4.3 持续性原则
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都是用进废退,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才能保持高水准。因此心理训练和技能训练一样,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取得效果。
4.4 针对性原则
每项训练要增强哪方面的机能必须有针对性。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一大不同,就是结合生理学知识,搞清了各种训练的针对性,去掉许多危险或者低效的训练手段。健身房里的联合器械就是分别针对你一块块肌肉来设计的。
心理训练在这方面更更困难一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各项心理机能都是统一发挥作用的,怎么样把它们抽取出来,用某种训练单独加以强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准确的答案。但这是心理训练努力的方向。
5、心理训练对网球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5.1 心理训练可以加强网球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是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动作技术,提高人脑对内脏器官活动、思维过程和技术动作的调节支配能力,加强情绪的稳定性、动作的连贯性,尤其是加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自控能力。从而可以提高网球运动中几个重要环节的技术动作完成情况。
5.2 心理训练可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心理训练有助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培养意志力,提高应变能力及适应能力。在比赛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对手的特点及弱点,并迅速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能够及时的解决比赛中突发的事情等。
5.3 心理训练可以增强网球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
较高的抗干扰能力能够使运动员在各种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通过针对性的模拟训练可使运动员适应不同的气候、场地、对手或不同的比赛形式。通过注意力训练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目标上,不过多的受到意外事件的干扰。同时,心理训练还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5.4 心理训练可以帮助网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
网球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或是比赛中常常会在某些技术环节上出现错误,时间长了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会产生消极的暗示和害怕再次失败的心理阴影。心理训练可以发挥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效地利用神经活动中第二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挖掘人脑的潜力,使运动员逐渐消除不良的刺激所留下的心理痕迹。
6、结论
(1)根据当今网坛多年比赛的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已成为网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影响因素,正确看待网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和培养网球选手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成为提高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一。
(2)运动员的心理障碍是相当复杂的,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考虑到运动员的身体、技术环境条件等因素,应注意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