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加强地理教学中环境保护教育
【作者】 杨远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让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怎样利用新课标地理教材对学生进资源环境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地理教学;加强;环境保护
1、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得出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能自觉地保护资源环境。
2、引导学生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资源环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主要有哪些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学生们查阅资料,讨论得出: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内河湖泊以及海洋的污染,森林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大气污染形成“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的环境恶化……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得出最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缺少,水体的污染所引发的危机:目前地球上有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缺水的地区,大约有3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非洲成为“干渴”的大陆,近50年来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干旱,像1968——1973年的干旱,因为干渴、饥饿和饮用水的不洁净,共死亡150多万人。引导学生出示所收集的资料,讨论总结:我国北方普遍缺水,有些河流曾多次断流。海水的石油污染,固体垃圾的污染等,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量灭亡,可供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2)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全球气候的恶化:号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在亚马孙等热带地区迅速减少,世界其他地区的森林也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由此引起水土流失,全世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引导学生拿出所收集有关我国环境变化方面的资料,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讨论总结得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原来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为什么变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人们常说“跳到黄河里都洗不清”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呢?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地上河”。我国的长江、黄河以及其他一些水系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洪水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全国每年发生大面积的旱灾,近年来猖獗的沙尘暴……
(3)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全球气体变暧,南极上空的“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让地球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南北极地区的冰川急剧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热浪袭人,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这几年热死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形成多个“火炉”城市,每年因为高温造成了一些损失,城市中形成了“热岛”效应。
3、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引导学生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怎样解决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的问题。 结合巴西热带雨林是保护还是砍伐的问题,让学生们分组分别扮演当地居民,世界环境组织官员,当地政府官员,开发商。展开激烈的辩论:为了全世界的环境不再恶化,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呢?每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小组的其他同学作补充,如有需要可以上台展示有关巴西的材料,讨论之后达成共识:可以科学合理地划成若干片,采取轮伐制,每年只砍伐一定数量的热带雨林,砍伐之后要积极地补栽速生丰产林,做到砍伐森林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不误,两方面都抓得好。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如何做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工作,经过讨论得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的森林保护,大力提倡义务植树,广种树木,宜林的地区要退耕还林。再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南水北调”工程,我们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轴线的水源地,该如何做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怎样做到“一江清水送北京”,让首都的人民喝上清洁无污染的水,让北方人民都用上来自十堰水源地的放心水!
如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教师引导学生把书翻到新课标《地理》课本《西亚》这一节。引导看书,了解以色列严重干旱缺水,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我国的七分之一,淡水资源极其缺乏,为什么农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查阅资料讨论得出:第一大力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利用高科技让生活工业废水净化,进行浇灌,让水能够反复利用。让学生结合我国的情况讨论,应如何向以色列学习,提高水的利用率。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耕地多,水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如何解决呢?除南水北调以外,我们应该怎么做?假如你家住在华北地区,家里有几十亩土地,当地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的。当地的农民又是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你自己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学生们分组讨论,想出工农业节约用水的好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出去调查研究,让学生办节约用水的黑板报,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开展节约用水竞赛。
如何综合性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呢?本教材增加了《重要国际组织》这一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搞好环境保护。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例如:介绍了美国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大力宣传怎样保护环境,以主人翁的态度,从小保护环境,为国家保护环境献言献策,积极发展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采取有力措施治理保护环境,治理好大江大河,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国。
【关键词】 地理教学;加强;环境保护
1、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护资源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得出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能自觉地保护资源环境。
2、引导学生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资源环境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要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主要有哪些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学生们查阅资料,讨论得出: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内河湖泊以及海洋的污染,森林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大气污染形成“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城市的环境恶化……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得出最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的缺少,水体的污染所引发的危机:目前地球上有三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缺水的地区,大约有3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非洲成为“干渴”的大陆,近50年来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干旱,像1968——1973年的干旱,因为干渴、饥饿和饮用水的不洁净,共死亡150多万人。引导学生出示所收集的资料,讨论总结:我国北方普遍缺水,有些河流曾多次断流。海水的石油污染,固体垃圾的污染等,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量灭亡,可供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2)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全球气候的恶化:号称“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在亚马孙等热带地区迅速减少,世界其他地区的森林也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由此引起水土流失,全世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引导学生拿出所收集有关我国环境变化方面的资料,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讨论总结得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原来是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后来为什么变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人们常说“跳到黄河里都洗不清”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意思呢?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什么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地上河”。我国的长江、黄河以及其他一些水系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洪水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全国每年发生大面积的旱灾,近年来猖獗的沙尘暴……
(3)引导学生结合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大气污染、环境恶化,全球气体变暧,南极上空的“臭氧层”遭到严重的破坏,让地球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南北极地区的冰川急剧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全球气温不断升高,热浪袭人,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这几年热死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中国形成多个“火炉”城市,每年因为高温造成了一些损失,城市中形成了“热岛”效应。
3、结合新课标《地理》教材引导学生如何解决资源环境问题
怎样解决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的问题。 结合巴西热带雨林是保护还是砍伐的问题,让学生们分组分别扮演当地居民,世界环境组织官员,当地政府官员,开发商。展开激烈的辩论:为了全世界的环境不再恶化,我们应该如何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呢?每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小组的其他同学作补充,如有需要可以上台展示有关巴西的材料,讨论之后达成共识:可以科学合理地划成若干片,采取轮伐制,每年只砍伐一定数量的热带雨林,砍伐之后要积极地补栽速生丰产林,做到砍伐森林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两不误,两方面都抓得好。引导学生讨论我国如何做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工作,经过讨论得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的森林保护,大力提倡义务植树,广种树木,宜林的地区要退耕还林。再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南水北调”工程,我们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南水北调”中轴线的水源地,该如何做好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怎样做到“一江清水送北京”,让首都的人民喝上清洁无污染的水,让北方人民都用上来自十堰水源地的放心水!
如何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教师引导学生把书翻到新课标《地理》课本《西亚》这一节。引导看书,了解以色列严重干旱缺水,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我国的七分之一,淡水资源极其缺乏,为什么农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查阅资料讨论得出:第一大力发展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第二利用高科技让生活工业废水净化,进行浇灌,让水能够反复利用。让学生结合我国的情况讨论,应如何向以色列学习,提高水的利用率。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北方耕地多,水资源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如何解决呢?除南水北调以外,我们应该怎么做?假如你家住在华北地区,家里有几十亩土地,当地政府是如何采取措施,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节约用水的。当地的农民又是怎样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你自己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学生们分组讨论,想出工农业节约用水的好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出去调查研究,让学生办节约用水的黑板报,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开展节约用水竞赛。
如何综合性地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呢?本教材增加了《重要国际组织》这一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搞好环境保护。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例如:介绍了美国过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曾多次发生“黑色风暴”灾难。目前,许多农场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大力宣传怎样保护环境,以主人翁的态度,从小保护环境,为国家保护环境献言献策,积极发展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采取有力措施治理保护环境,治理好大江大河,造一个山川秀美的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