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 王 超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  【摘 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存在实践创新薄弱、教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高校应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系统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编写专业心理学教材,尝试着将专业心理课设置成学校的专业必修课,努力提升心理教师团队的总体实力。
  【关键词】 大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新课改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以及精品课程不断出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然而,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设置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课程效果的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关键点,提出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现状 
  1.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因为教师数量不够,所以只能以大课的形式开课,且教学效果不佳。在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很多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高职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不高。 
  2.观念存在偏差 
  在现有的很多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心理咨询中心附属于其他部门,安排课程没有自主性,把它只当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分支,没有专业的教研中心,因此它无法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优越性。(2)高职院校普遍把专业课放在第一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改变不良认知,积累了解一些心理知识等就已足够,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应用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材普遍使用本科院校版本,缺乏高职特色,有些院校甚至舍弃教材,仅仅依靠教师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师如果不联系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接受。 
  3.知识转换为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人类沟通能力的强大,我们通过可以累积经验、传递知识,而大大地缩短我们人生的弯道,但正是因为这样,当代学生很是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他们来说,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心理知识很难应用于现实生活,他们需要的是在学校个人品质得到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1.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国家政策的重视,现在每所高校都配备了心理教师,但很多高职院校只是流于形式,如心理教师的数量和学生的数量比例相差悬殊,难以满足教学与咨询的需求。因此,学校心理教师不仅要有,而且数量上更是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心理学教师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实际教学经验非常少,如要开展团体辅导或是能力训练课,年轻的心理教师就很难驾驭整个过程,因此对年轻教师的后期培训非常必要。还有就是心理教师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丰富,因而需要得到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2.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是以问题的视角编写,高校都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因此,在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经验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1)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共同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从学生固有的积极潜能出发,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与积极品质。(2)进行情境教学,如人际交往情境、挫折情境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3)对于有争论性的话题可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开展,通过辩论赛前的准备,赛中的辩论,赛后的总结、指导扩展学生的知识积累,让学生通过辩论选择一种正确且适合自身的处理方法。(4)团体辅导、团体训练课也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品质。 
  3.创新载体,强化专题教育 
  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主要包含了心理知识的传授,如解释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格等方面,这只是一个解惑过程,在解惑的基础上应增加专题教育,每一个时代会出现不同的主题,出现不同的心理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时代特点开展不同的专题教育,在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精神生活水平却发展缓慢,这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将焦点放在了所追求的事物上。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财富,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 
  总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各院校必须加大力度深入改革,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构建服务平台。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系统推进此项改革工程,以促进学生掌握专业学习心理、行业工作心理和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郑伟.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应用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翁爱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社科纵横,2013(28) 
  [3]彭赛红.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工教育,2013(20)
  [4]蓝琼丽,等.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