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有效课堂构建

【作者】 葛 娟

【机构】 新疆阿克苏市第十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制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俄国著名思想家曾经说过:“科学教育不仅会使人获得知识,更能使人所学的知识得到发展应用,而且还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成效。因此,采用多元化教学,注重适时、适当情境创设,构建实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一线教师职责。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制;多元引导;有效课堂;实践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制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学生应该是多方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的知识,更要学习如何将道德与法制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教育者来说,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我将借鉴专家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几年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有效引领构建实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开展探究。
  一、让智慧碰撞,趣化课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的最佳动力非兴趣分子莫属,因此说有着兴趣的学习才是最有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学习。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情绪的多重世界》这节课时,我先让班上的“美术家”在黑板上将“喜、怒、哀、惧”这四种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的画出来,精湛生动的画艺深深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此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我趁热打铁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认真观察并讨论,每组自主选择其中一个脸谱并说出各自脸谱所代表的情绪成语,开展“成语大比拼”比赛。同学们在“火药味”十足的比赛中,妙语滔滔,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然,随着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教师可灵活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精彩有效教学情境,把一些漫画、故事、时事新闻等素材引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或者开展多元化的辩论赛、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做到因材施材,学生学有所得。
  二、让激情燃烧,熔化课堂
  有人说:“激情是课堂的底色,是教育的一汪活水。”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没有激情的课堂,没有激情的教育,不可能培育学生心中的太阳。教师只有把对生活的激情,对知识的热爱带进课堂,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血有肉”,从而有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之融入到浓郁的课堂氛围中去。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相关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展示201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这一刻,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吸睛的话题,阅兵式上共动用40多种型号装备500多件、20多种型号飞机近200架,大多数都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84%的受阅武器都是第一次露面,包括中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DF-5B,世界唯一两款反舰弹道导弹—DF-21、DF26等新型装备一经亮相,世界为之震撼。学生通过重温阅兵盛况,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以果以及以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此时我抛出问题让小组进行选择性讨论:1、例谈从古至今的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何意义?2、生活中你有哪些奇思妙想?3、你认为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促进提高科技的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要如何努力?向学生传递积极信息,这给学生带来鞭策,课堂教学呈现活跃性。有效激活了学生积极学习情绪,课堂教学积极情绪场顺利创建,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新鲜信息,学生情绪激扬,学习效果显著。
  三、让艺术荡漾,诗化课堂
  诗化课堂是课堂教学追寻的最高境界,充满诗意的教学往往是成功的教学。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盈动优美,定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心灵以情感的冲击。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艺术教学资源,并进行诗意性的润色和加工,通过创设诗意灵动的教学情景,触动学生的动情点,使学生在诗化了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内化道德,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如在教授九年级《世界因我而精彩》一课中,一开始我就播放了郑智化的《水手》这一首歌曲,学生在励志、优美的艺术旋律中自然而然地开启了那原始而无穷的想象力。之后,我又考虑到他们都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肯定有很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于是我借景生情,让每一位同学制作一张网页畅谈自己的人生志向及实施规划,然后发布到论坛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不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交往有度·纯化友谊》相关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对友谊进行个性描绘。学生对这个话题很熟悉,自然有话可说。教师根据学生描绘给出个性评价:友谊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给人以希望和鼓舞。友谊是那场酣畅的及时雨,给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大家对友谊这样看重,说明你们都是有情有义的性情中人,自然要珍视这难得友情。“天涯存知己,海角若比邻。”大家还知道哪些表现友谊的诗句和名言呢?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教师利用诗情画意语言描绘友谊,让学生搜集歌颂友谊的诗句名言,自然诱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快速启动思维,通过对诗句名言的整理,对友谊有了更深刻认知。
  新课改对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实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及时更新观念,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有效引导构建实效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更新观念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的实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6(10).
  [2]郑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实效的点滴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7(01).
  [3]吕碧霞.探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开放性教学的有效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