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 卢彩娜
【机构】 广西那坡县龙合乡中心小学
【正文】 文句不通,文理不顺,词语缺泛是农村小学生作文时的最突出毛病。如何能让农村的小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笔者认为: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1、要想让学生写出较生动具体的作文,教给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必要的。下面几种观察方法是我们比较常用用且有效的方法:远近观察法;主次观察法;时序观察法;方位(或空间)观察法;分层次观察法;周期性观察法;动态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指导学生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用两三种观察方法,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校园时,我们可以采用远近观察法;方位(或空间)观察法;主次观察法等;要用眼和心去看和体会,细致的描绘所见事物。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细致的观察就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2、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的生活积累。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3、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常常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从中获得想象的源泉,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作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总之,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指导。
二、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书面表达的水平
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说出来,这里的“说”不是乱“说”,是指说得清楚正确,说得条理分明,甚至是说得形象生动,让别人爱听的说;说得好不好,就决定写得好不好。这是因为说是写的基础。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闭塞的环境里,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是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有很多语序根普通话语序不一致,写起作文来,就出现文句不通,文理不顺的毛病。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习惯是首要任务。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对于一个农村的学生来说,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就有了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但要他们说得有条理,说得形象生动,巩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练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图练说法、内容延伸法等;练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小小组内互说,全班互说互评等。在学生说之前,教师的言行举止要随和些,并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把准备说的内容自由地大声说几遍,目的在于在次熟悉一下准备说的内容。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说过的东西会突然忘记。自己试说可以边回忆边说,忘记的也可以停停想想,并可重复,这样经过几次试说后,便可达到几乎能背诵的地步,再来说就不害怕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互听、互说、互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听、互评,教师只作旁听,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得到了锻炼,克服了课堂上只由老师引导或几个学生演说的现象,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乐于说话。说、听、评诸环节进行后,教师再小结一下,指出大家共有的突出优点,特别要注意表扬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在从整体谈谈本次说话训练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怎样说才能更好些。争取说得更好。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说的环节进行完后,要让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再试着修改自己的说话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几遍,听着不顺耳的地方改一改,放学后和同学讨论修改。还可以把作文稿放一放,隔一两天,再拿出来读一读,改一改,直到满意,你就成功了。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应该采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快快乐乐地作文,写好作文。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名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1、要想让学生写出较生动具体的作文,教给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必要的。下面几种观察方法是我们比较常用用且有效的方法:远近观察法;主次观察法;时序观察法;方位(或空间)观察法;分层次观察法;周期性观察法;动态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指导学生有序地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用两三种观察方法,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校园时,我们可以采用远近观察法;方位(或空间)观察法;主次观察法等;要用眼和心去看和体会,细致的描绘所见事物。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细致的观察就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2、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从小学生作文来看,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的生活积累。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3、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常常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从中获得想象的源泉,获得想象的翅膀,以解决学生写作没有内容、没有材料的问题。总之,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指导。
二、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促进书面表达的水平
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观察到的说出来,这里的“说”不是乱“说”,是指说得清楚正确,说得条理分明,甚至是说得形象生动,让别人爱听的说;说得好不好,就决定写得好不好。这是因为说是写的基础。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比较闭塞的环境里,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是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有很多语序根普通话语序不一致,写起作文来,就出现文句不通,文理不顺的毛病。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流的良好习惯是首要任务。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对于一个农村的学生来说,小动物他们并不陌生,在他们的脑海里早就有了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但要他们说得有条理,说得形象生动,巩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练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图练说法、内容延伸法等;练说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小小组内互说,全班互说互评等。在学生说之前,教师的言行举止要随和些,并努力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把准备说的内容自由地大声说几遍,目的在于在次熟悉一下准备说的内容。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说过的东西会突然忘记。自己试说可以边回忆边说,忘记的也可以停停想想,并可重复,这样经过几次试说后,便可达到几乎能背诵的地步,再来说就不害怕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同桌互听、互说、互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说、互听、互评,教师只作旁听,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得到了锻炼,克服了课堂上只由老师引导或几个学生演说的现象,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都乐于说话。说、听、评诸环节进行后,教师再小结一下,指出大家共有的突出优点,特别要注意表扬那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在从整体谈谈本次说话训练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怎样说才能更好些。争取说得更好。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写、乐写
自信心是小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中很重要的心理品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常常有一种望“文”生畏的心态。故此,教师要想打开学生心里的这个“结”,让学生在每次作文时都想写、乐写,就必须从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入手。只要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顺利进行了。如说的环节进行完后,要让学生根据反馈的信息,再试着修改自己的说话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让学生大声朗读几遍,听着不顺耳的地方改一改,放学后和同学讨论修改。还可以把作文稿放一放,隔一两天,再拿出来读一读,改一改,直到满意,你就成功了。
当然,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只要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们就应该采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快快乐乐地作文,写好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