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四点思考
【作者】 孙志刚
【机构】 福建晋江市东石镇曾厝小学
【正文】 【摘 要】 作文教学应有魅力,才能美丽。我们可以尝试在审题与选材,开篇拓展思维,提纲和线索,批改细节等四个方面务实创新。这样的作文才能具有活力,才能有效表达学生个性和自由。
【关键词】 作文;审题;选材;提纲;批改
从教以来,作文教学是我的痛点,也是快乐源泉。初为人师那几年,我执教的是数学,后来我却“转型”语文,虽明知后者作业相对繁重,仍旧一往无前——说来纯属兴趣使然,兴趣的焦点除了教语文可以多接触有趣有品的诗文,便是作文教学。阅读充满童稚的作文很有趣,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帮助孩子进步,也很有成就感。
那些洋溢着童真童趣的语句,渴望成长的童真世界,给人带来”乐业”的动力。执教近30年,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仍常能打动我,便是因为有真情,有童趣,源于生活。我想,教师的作文教学便得从呵护小学生作文的这个魅力之源入手,而不能让高年级学生似乎写得“熟练”了,却犹如鸡肋,令人食之无味。
思考一:审题与选材须广开言路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结构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但学生兴致不高、作文千篇一律等弊病也明显。
几年来,因学校给予的机会,我经常能参加名家讲座等观摩活动,越来越感悟到应重视给予学生习作的空间。今年暑假观摩了福州名师何捷的精彩讲堂. 何捷老师认为对小学习作的文句等“下游”指导不宜过度重视,那样“勤劳又无益”,更主要的是写前的指导,审题与取材的思维拓展言由心生;他这观点与江苏名师管建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管老师认为应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
结合自己教学上的心得与追求,我日渐明白对学生“上游指导”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言由心生,才有情真意切,也才能成就持续打动我和老少读者的好作文。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尤其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审题关键要抓好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文章主题等;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要弄清楚自己将要加的是“题眼”,还是“题限”,不管加上什么,都要对自己有利,千万不要作茧自缚才能写出自己熟悉、有真情的作文。
选题与取材都应重视作文的人文性本质,尤其是半命题作文,当我们老师也不太明确某些选题是否不够正统时,新课标中“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的论述,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意见。何捷有一堂《“难写”的作文怎么写》,引导学生“坚持真实”的表述是很有意思的,倡导学生进行真实(哪怕是社会负面现象的观察)的描写,这堂课的模式值得我们“照搬”进自己课堂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而课堂中的理念则值得我们在日常作文指导中遵循。
思考二:作文开篇应拓展思维
“万事开头难!”.不管是小学生,抑或我们老师自己写材料或小文章,开头第一段最烧脑,甚至比构思耗神.第一段总是修修补补,后面一般是图连贯了.如果是写小论文,一旦开完头,更常自觉得篇幅要求限制了表达.
作文开头如独特精当,也就成功了一半.作文的开头有外貌描写式、开门见山式、环境描写式、巧设问题式、名人名言式等许多。许多老师也会非系统性地向学生讲解,但不够重视,也缺乏强化训练。
我认为可以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是学生讨论命题并在轻松气氛中交流,也可以有教师的示范。例如六年级习作课,我让学生交流《音乐的魅力》的开头。这文章是有意让学生初尝初中议论文的写作。学生分组讨论后有了开宗明义、歌词开头、家庭介绍等许多。其中一组是景色开头,描写她在某文化公园看图书,蓝蓝的天空,绿草如茵,听着MP4……,的确是一幅美景,我给予赞赏。同样我又引导同学,同样以写景赏歌开头,从真实性上可以是想象,亦可已发生;从音乐内容上可以是MP4,亦可是回廊的背景音乐;从人员上可以是独自陶醉,可以是三两成群……选择的依据是你更陶醉于哪种,或你更熟悉哪个情景。
作文的开头应象开花组词的训练一样,多种多样,充分挖掘发散思维的潜力,写出不一样的作文。我认为开篇的技巧与多样化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模式套路中拓展思维,两者不矛盾。
思考三:提纲与线索有迹可循
幼儿初期的思维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当在活动中思考,思维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运动,否则思维就停止,画画时中途改变对象,缺乏目的性。高年级小学生当然不会这样,但在作文写作中,却也常常写着写着就偏离了主题。因此如能拟出标题式的作文提纲,再记下关键词或佳句好词,就不会离题了,也不会遗漏灵光一现的点子。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由于不够熟悉,作文提纲不能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
我曾从网上淘来一本《作文,多大点事儿》的好书,该书十分重视提纲的运用与文章导图,探求文章结构的密——重视通过对称词、对称句、对称段来扣紧主题。文章还提出“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概念,引导孩子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观察与记叙,把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解决孩子习作形散或神散的问题。
思考四:批改环节细节见真章节
本人的教学心得也认同“上游指导”更重要的说法。教师的作文批改似乎常未见明显成效。高年级的学生评改作文方式开始增加集体评、自评、互评三种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改作文的训练中,小组评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建立评改小组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好、中、差的优化组合。
我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并未完全“一视同仁”,而是相对关注优等生的批改。而优等生在“互改”环节则发挥较大的作用,后进生多指出优秀生的亮点,优秀生则多帮后进生指出不足。
在批改环节前,我也常会提供些同题材的范文,但注意两点:其一,范文阅读是在习作完成后;其二,同时提供多篇。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学生模仿,千篇一律以至弄巧成拙。我也会推荐学生习作完成后看些《榜中榜》分类作文的范文。
作文应是有创造性的、能张扬学生的个人风采的一种文字表达。教师本人更应有开放性的胸怀,多接触名家名作,理解作文“源于生活”的涵义,鼓励学生直抒胸臆,提升表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 作文;审题;选材;提纲;批改
从教以来,作文教学是我的痛点,也是快乐源泉。初为人师那几年,我执教的是数学,后来我却“转型”语文,虽明知后者作业相对繁重,仍旧一往无前——说来纯属兴趣使然,兴趣的焦点除了教语文可以多接触有趣有品的诗文,便是作文教学。阅读充满童稚的作文很有趣,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帮助孩子进步,也很有成就感。
那些洋溢着童真童趣的语句,渴望成长的童真世界,给人带来”乐业”的动力。执教近30年,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仍常能打动我,便是因为有真情,有童趣,源于生活。我想,教师的作文教学便得从呵护小学生作文的这个魅力之源入手,而不能让高年级学生似乎写得“熟练”了,却犹如鸡肋,令人食之无味。
思考一:审题与选材须广开言路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结构模式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但学生兴致不高、作文千篇一律等弊病也明显。
几年来,因学校给予的机会,我经常能参加名家讲座等观摩活动,越来越感悟到应重视给予学生习作的空间。今年暑假观摩了福州名师何捷的精彩讲堂. 何捷老师认为对小学习作的文句等“下游”指导不宜过度重视,那样“勤劳又无益”,更主要的是写前的指导,审题与取材的思维拓展言由心生;他这观点与江苏名师管建刚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管老师认为应以“文心”技巧为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培育学生写作上的发表意识、读者意思、真话意识和作品;以写作兴趣和写作意志为作文教学的核心要素。
结合自己教学上的心得与追求,我日渐明白对学生“上游指导”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言由心生,才有情真意切,也才能成就持续打动我和老少读者的好作文。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尤其是命题作文。学生的审题关键要抓好题目限制的记叙范围、文章主题等;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就要弄清楚自己将要加的是“题眼”,还是“题限”,不管加上什么,都要对自己有利,千万不要作茧自缚才能写出自己熟悉、有真情的作文。
选题与取材都应重视作文的人文性本质,尤其是半命题作文,当我们老师也不太明确某些选题是否不够正统时,新课标中“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的论述,应成为我们的指导意见。何捷有一堂《“难写”的作文怎么写》,引导学生“坚持真实”的表述是很有意思的,倡导学生进行真实(哪怕是社会负面现象的观察)的描写,这堂课的模式值得我们“照搬”进自己课堂引导学生广开思路,而课堂中的理念则值得我们在日常作文指导中遵循。
思考二:作文开篇应拓展思维
“万事开头难!”.不管是小学生,抑或我们老师自己写材料或小文章,开头第一段最烧脑,甚至比构思耗神.第一段总是修修补补,后面一般是图连贯了.如果是写小论文,一旦开完头,更常自觉得篇幅要求限制了表达.
作文开头如独特精当,也就成功了一半.作文的开头有外貌描写式、开门见山式、环境描写式、巧设问题式、名人名言式等许多。许多老师也会非系统性地向学生讲解,但不够重视,也缺乏强化训练。
我认为可以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专门的训练,可以是学生讨论命题并在轻松气氛中交流,也可以有教师的示范。例如六年级习作课,我让学生交流《音乐的魅力》的开头。这文章是有意让学生初尝初中议论文的写作。学生分组讨论后有了开宗明义、歌词开头、家庭介绍等许多。其中一组是景色开头,描写她在某文化公园看图书,蓝蓝的天空,绿草如茵,听着MP4……,的确是一幅美景,我给予赞赏。同样我又引导同学,同样以写景赏歌开头,从真实性上可以是想象,亦可已发生;从音乐内容上可以是MP4,亦可是回廊的背景音乐;从人员上可以是独自陶醉,可以是三两成群……选择的依据是你更陶醉于哪种,或你更熟悉哪个情景。
作文的开头应象开花组词的训练一样,多种多样,充分挖掘发散思维的潜力,写出不一样的作文。我认为开篇的技巧与多样化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在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模式套路中拓展思维,两者不矛盾。
思考三:提纲与线索有迹可循
幼儿初期的思维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当在活动中思考,思维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运动,否则思维就停止,画画时中途改变对象,缺乏目的性。高年级小学生当然不会这样,但在作文写作中,却也常常写着写着就偏离了主题。因此如能拟出标题式的作文提纲,再记下关键词或佳句好词,就不会离题了,也不会遗漏灵光一现的点子。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由于不够熟悉,作文提纲不能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
我曾从网上淘来一本《作文,多大点事儿》的好书,该书十分重视提纲的运用与文章导图,探求文章结构的密——重视通过对称词、对称句、对称段来扣紧主题。文章还提出“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概念,引导孩子通过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观察与记叙,把零散的材料串联起来,解决孩子习作形散或神散的问题。
思考四:批改环节细节见真章节
本人的教学心得也认同“上游指导”更重要的说法。教师的作文批改似乎常未见明显成效。高年级的学生评改作文方式开始增加集体评、自评、互评三种方式。在组织学生进行自改作文的训练中,小组评议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建立评改小组时,应根据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好、中、差的优化组合。
我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并未完全“一视同仁”,而是相对关注优等生的批改。而优等生在“互改”环节则发挥较大的作用,后进生多指出优秀生的亮点,优秀生则多帮后进生指出不足。
在批改环节前,我也常会提供些同题材的范文,但注意两点:其一,范文阅读是在习作完成后;其二,同时提供多篇。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学生模仿,千篇一律以至弄巧成拙。我也会推荐学生习作完成后看些《榜中榜》分类作文的范文。
作文应是有创造性的、能张扬学生的个人风采的一种文字表达。教师本人更应有开放性的胸怀,多接触名家名作,理解作文“源于生活”的涵义,鼓励学生直抒胸臆,提升表述能力,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2011年
[2]刘显国《小学作文训练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