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作者】 郑 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
【正文】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二、固体物质组成成分探究
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生石灰等物质变质后成分探究,某些物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探究,一包固体的化学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Fe、Cu、Fe2O3、CuO、CaO、NaOH 、Ca(OH)2、 、Na2CO3 、CaCO3等这些物质的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酸、盐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2.(08黔东南)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几天后,某同学发现固体粉化了。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
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结论: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它物质。
提出问题:可能含有 。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 、反应条件的探究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大量实验证明,许多化学反应能通过提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加催化剂、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改变形状、状态)、通过搅拌或振荡等途径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铁生锈、铜生锈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电解水实验条件的探究等。
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
【例4】(2015年株洲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二、固体物质组成成分探究
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生石灰等物质变质后成分探究,某些物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探究,一包固体的化学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C、Fe、Cu、Fe2O3、CuO、CaO、NaOH 、Ca(OH)2、 、Na2CO3 、CaCO3等这些物质的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酸、盐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2.(08黔东南)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几天后,某同学发现固体粉化了。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
(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
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结论: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
(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它物质。
提出问题:可能含有 。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三 、反应条件的探究及实验方案的评价
大量实验证明,许多化学反应能通过提高温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加催化剂、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改变形状、状态)、通过搅拌或振荡等途径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铁生锈、铜生锈条件的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电解水实验条件的探究等。
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有实验误差;⑦方案是否有新创意;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
【例4】(2015年株洲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 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2”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