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作者】 曾卉莹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



【正文】  提高课堂效率是若干年以来我们一直探究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困惑但是却没有找到行之有效解决途径的问题。经过10多年一线的教学经历,我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的检验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首先我们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作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学习的知识不止我们这一学科,这都会对知识的掌握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干扰。而我们的教学由于时间和教学任务的限制,我们的讲授往往很多时候只有一遍的时间,所以过后复习知识尤其是带着学生复习知识的必要性就更为凸显了。
  第一环节 温故而知新 时间5分钟,展示ppt上面上节课学习的难点和考点的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抽问。对于高一的学生,学习的学科一下子从五科变成了九科,学习的难度一下子大幅度增加,再加上高中政治都是闭卷考试,显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的复习只可能放在平时,但是此环节起到了作用是向学生再次强化了上节课的重点问题,并且帮助他们短时复习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用有效的时间提升了学习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做好的是学生的预习准备工作。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安排学生课后的预习往往很多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很难落到实处:要么是今天作业太多没法预习,要么是即使有时间,但因为贪玩想放松自己不预习。再者即使是预习了的学生,方法如果欠缺,最后的预习效果大打折扣导致课堂听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而且专门拿时间给学生预习,这样的优势在于首先拿出时间保证了每个学生预习的时间,其次即使不想预习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在预习同时老师又在监督他那么被迫也会预习,再次刚刚预习过就听课印象非常深刻便于知识的掌握,然后是老师有问题指向性的预习,让预习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了精准的指导,这样预习的效果非常好,为即将的上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 接下来的五分钟请学生先看教辅资料上的逻辑知识结构图,然后结合PPT上给本节课提出的几个问题(问题一般选取四到五个,太少和太多都不好,太少不利于学生掌握该堂课的知识,而太多则一节课完成不了)阅读教材,初步自主学习。注意阅读教材需要给学生讲明白时间有限所以需要先将大的黑体字先一气呵成的读完,目的是保持编书作者的逻辑思维的完整性,而教材中的插图,小字,知识衔接都是对大字内容的深入解读和知识的延伸,所以阅读他们最好是大字读完后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再看相关的小字和知识衔接,插图。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同时提高了自学的效率。
  新课改以后,我们要求课堂的主体必须发生转变,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今天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一讲到底费神费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注意力毕竟有限,听着听着可能不由自主的就游离了。何况学生就变成一个收音机和记笔记的工具,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所以我们通过师生互动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他不是课堂的旁观者,他才是主体,他必须动脑,必须和同学交流,必须和老师交流,当课堂中充满了适度的紧张,真诚地赞许,同学之间相互思维的碰撞,老师适时的点拨,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会发现原来的40分钟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甚至有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第三个环节 师生互动 对刚才PPT里面展示出的问题,进行抽问,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反馈,有反馈就有奖惩。通过大面积的现场抽问,一是可以检查出学生他是否认真看书,第二利用学生的面子思想,不想在同学面前出丑的被迫让学生在第二环节认真看书自学。师生互动环节不只是简单的抽问,在抽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还应该针对重点,难点和考点的问题适时的启发引导和点拨,这样就避免了一讲到底,而且边讲边抽问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适时的点拨引导,使得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经历了前三个环节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新知,但是学生可能对一些知识的掌握是碎片化的还缺乏的是宏观的整体的把握,而且对一些易错的易混淆的知识点还缺乏辨别,所以我们通过第四个环节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四个环节 教师梳理知识和强化注意事项 在对问题进行回答解读深入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整节课的知识缺乏了完整性,而且学生因为在不断的思考和回答交流的过程中也让我们需要对整节课的知识和能力做一个总结。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又跟随老师把知识再次梳理了一遍,对刚才有些还逻辑不够紧密的又强化了,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了。
  理论认识绝不能离开实践,所以学生的实践在于习题的过手训练。但是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下去训练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有的懒得动脑而抄答案;即使认真做的学生,不会的题,等你下一次上课评讲这道试题时,发现试题存在的问题可能已经遗忘了,所以当堂训练就避免了刚才所说的问题的出现。
  第五个环节 训练过手 马上做辅导书上的当堂课练习。一般有五道选择题,然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马上做,马上讲,不是所有题讲,只讲学生提出的需要讲的。这样在学生做了印象最深刻时的讲明显提高了效率。
  通过这样五个环节的教学我们会发现整个课堂学生才是主体,而我们教师只是主导,这个课堂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在动,在学习,在思考,回答,在训练。所以我一直秉承一个理念,课堂教学不是教师讲得有多精彩有多好,表演的有多棒,而学生只是一个置身于室外的收音机,这样课堂的效果令人堪忧,教学的效率令人堪忧,教学的成绩也很难提升,而应该是学生做了什么,学生做了多少,学生参与了多少,最后学生获取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