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实现中小学体育课的有效衔接

【作者】 覃振海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体育教学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非常不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本文根据“纵向有效衔接,横向丰富多元”的原则,积极探讨如何实现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学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体育教学;中小学;无缝对接

  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目前已经准备实施12年义务教育。但是,毋庸讳言,我们的中学和小学体育课程未能实现无缝对接,两者仍是处在互不干涉各自为战甚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前不久,笔者作为全县体育教师代表,有幸观摩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名校举办的“纵向有效衔接,横向丰富多元——十二年一贯制背景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探索”现场会,感受很多,感触很深。
  本人先后在小学和初中担任过多年的体育教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都很熟悉,对小学和初中体育的课程、教材、教法也了然于胸。虽然还没有机会在高中教授过体育课,甚至连观摩过哪怕一节的高中体育教学课的机会也没有,但是我毕竟读过三年高中,对高中体育教学不是毫不了解。在此,我不揣浅陋,姑且妄谈如何有效实现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教学的无缝对接,就教于方家,欢迎方家批评指正。
  我们先来给学生算一笔体育活动时间账。6年小学,6年中学,12年的时间每年按40周、每周按4课时计算,12年时间要上1920节体育课。加上在校期间平均每天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三,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将达到4000个小时左右。
  体育教师不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怪物,我们也要像文化科目的教师那样多思考多研究问题。我们要好好盘算一下,如何好好利用这4000个小时左右的体育活动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塑造学生的体育品德,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我个人深深觉得,“纵向有效衔接,横向丰富多元”这个探索与尝试是值得我们身体力行的。
  所谓的“纵向有效衔接”,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做好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主要从研修体育锻炼机制和体育课程设计两方面入手,从而构建12年有效衔接的体育工作体系。
  小学体育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小学体育教学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教师教授的内容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例如,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的新授课上,为了让小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某一位小学体育教师采用了分解练习、分组对比练习等多种练习方法。可是在练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开始不感兴趣,有些心不在焉,有的东张西望,更有的玩起了有趣的“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这个时候,这位教师灵机一动,立即整理队伍,把全班学生集合起来。老师的目的不是批评开小差的学生,而是号召全班学生向那些玩“石头剪刀布”的同学学习。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每两个人做一组,都来玩“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但是,不是简单地玩,而是加上了一些条件,即赢了的学生就用立定跳远的动作向前跳一步,如此反复,谁先跳到终点为胜。这一下,学生练习兴趣倍增,教师的教学任务不经意间就圆满完成。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旺盛,所以应当对他们全面进行身体锻炼,促使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初中学生的肌肉还处于纵向生长期,肌肉富有弹性但力量较弱、耐力较差、容易疲劳。除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正确的姿势外,教师还应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正确的站、立、跑的姿势。初中学生在剧烈运动中最大吸氧量和负债能力都小于成人,因此在教学和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运动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紧张的运动、负荷过大的力量性练习,以及消耗过大的耐力性练习等等,不宜过多采用。
  高中学生的身体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加上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提高到到了一个新高度,达到了比较正确的层面。他们对体育的社会性特点有比较全面和比较深刻的理解。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理智的学习锻炼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积极克服各种困难,长期坚持锻炼。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男生一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但不及初中生狂热。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
  只有全面了解了各个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体育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和计划。也只有充分认识各个学段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特点之后,才能实施纵向有效衔接计划。
  学校体育的领域目标是2001年课改之初的提法,学校体育包括五个领域: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5.社会适应能力。2014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正式实施后,将之前的五个领域改成了四个学习方面: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学校体育分为五个水平:小学一、二年级为水平一,小学三、四年级为水平二,小学五、六年级为水平三,初中为水平,高中为水平五。
  在体育课程的研修机制方面,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要经常开展大教研活动,也就是小学体育老师进入中学课堂观摩,中学体育教师进入小学课堂授课,初、高中教师跨年级跨学段授课,教师们一起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析教材,找出技能、知识及教学方法的衔接办法和策略。
  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我们要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出一系列“衔接”的课程。比如足球课程,体育教师既要明确本学段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运用适合学段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达成本学段目标,又要清楚其他各学段教学内容、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技术以及运用足球技术情况。这样做就可以做到在内容上有延续有扩展,目标上有递进有提高,评价上有统一有变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系统地掌握足球技术,提高足球运用技术的能力。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足球、热爱足球、能够欣赏足球。
  学校的“横向多元”则主要通过多元的师资队伍、多元的教育内容、多元的教育主体、多元的途径方法等四个抓手进行落实。
  据南宁市某名校体育教师的介绍,该校实施一横一纵的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后,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同时,学校被评为南宁市田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区足球特色校、全区篮球特色校。该校体育教师从体育课改中尝到了甜头,体育教师们纷纷表示,今后他们还会更好利用学校一体化、一贯制育人的优势,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更好地有效衔接。通过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有效衔接、无缝衔接为杠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
  从该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功,我们能够感受到多年来学校的体育教育已经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如果从学生课上的状态和表现出的气质上,更是一览无余。该校各个学段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多项体育课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整体活动主题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南宁市某名校的成功,将会更加坚定体育工作者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学无缝对接的信心。
  要想把中小学体育无缝对接的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必须深入思考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如何进行整体规划,从而让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课程在学段之间无缝衔接,不重复、不隔离。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要具有把体育课、体育活动和体育生活融为一体的大体育观,通过纵向、横向编织,形成一个体育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