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管理的新理念 ——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作者】 梁富裕

【机构】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天等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学校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机构,需要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的学习资源、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与学校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学校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学校教育方面的失败大多数由于学校管理上出现失误所导致的。现阶段,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发展,校园文化管理在学生的生活中作用逐渐加大,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进行阐述,研究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运行策略,进而为学校管理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学校管理;新理念;以人为本;校园文化

  我国学校管理的理念为以人为本,在学校中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自身地位及价值,要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管理发展紧密联合在一起。在过去传统理论的影响中,我国学校管理的制度以及规范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强调学校组织及制度的权威性,对于学生自身想法以及教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忽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强调师生的主要行为,缺少与教师同学的沟通。建设校园文化,主要就是进行文化管理,主要提倡精神管理,能够让人们尽力统一的价值观,让人们自觉履行,进而减轻硬性管理中的强迫性,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加以补充与创新。
  一、“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想要建设一所好的学校,要具备三个主要要素,第一是物质要素,例如:学校周围的环境、教学设备等。第二位制度要素,例如:学校的管理模式、规定以及管理条例等。第三个要素为人,一般是指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在三个要素中,人是校园建设的主要核心,学校的建设及维护都需要人来进行。如果学校缺少了人,将是一副空架子,再厉害的管理制度、条例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需要对人进行全面的了解,对人加以尊重,基于人们信任与肯定。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引导人们发展。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运行策略
  (一)学校建设开放式动态平衡的管理系统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这样会导致文化建设方面停滞不前。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要将学校建设与外在环境建设相互融合,学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要对外来文化加以吸收、理解,并进行不断创新,对学校当前的文化模式进行改变与重塑。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都应进行主动参与,不能将问题归咎于老师或者管理者的身上,这种问题是相关的,大家共同建设的和谐文化校园才能具有凝聚力,能够团结向上,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学校在不断实践中建设校园文化
  1.建设学校文化的物质层面
  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主要是有形的文化,可以体现在校园的课桌、黑板以及教育器材等,也可以体现在壁画、体育器材等方面。这些是学生能够进行直接接触的文化,以此作为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与教师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存在,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2.建设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
  在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中,主要包含学生与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并无形态的意识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决定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管理人员要善于分析学生教师的文化水平及涵养,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不断创新与调整,制定健康化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建设管理者不能看到,但是却存在与学校的校园建设中,在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都是对校园精神文化的体现。教师与学生对待工作与学习的态度会受到精神价值的影响,所以,管理者将精神层面加以把握,就能够将校园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三)在实践中领导者与管理者同教师的优先原则
  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优先原则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要以身作则,具有带头模范的作用。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领导者与管理者都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发展的过程找那个,具有促进作用。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分配、管理与监督,领导者与管理者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教师的完善与提升,全心全意为学生教师服务,促进学校的发展。
  2.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校建设管理中,教师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心理加以关注,增加教师的幸福感,能够使教师具有较为稳定的情绪,并且教师的正能量能够带动学生的发展。将教师与管理者进行平等对待,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教师的团结一致。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的管理体系是学校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传统管理模式中,学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科技化、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文化管理逐渐成为当前阶段的必备产物。文化管理并不是对传统管理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管理的继承与创新。文化管理作为当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是较难实现的。由此可见,校园文化探索是需要一定的实践与创新,需要管理人员与教师共同努力,以学生教育为中心,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校园的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向师仲,张爱玲.学校管理中的理念更新与实践探索——评《学校管理理论与实务》[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40.
  [2]余一波.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