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边远地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作者】 李昌海

【机构】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七里坪小学



【正文】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因此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充满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应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可见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要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大门文化,学校大门要极具时代特征,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学校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贴上祖国地图、世界地图、长城图案、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
  教室文化,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板报。
  绿地文化,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
  二、注重构建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
  三、注重构建学校活力源泉的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心理“磁场”,是能统摄师生鼓足干劲朝目标迈进的动力。这种精神往往蕴含在校风之中,如我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校风,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让校风能激励师生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学校在对学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安全卫生教育等。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升国旗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少先队组织开展“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取得了显著效果。
  四、注重构建增强辐射作用的社区文化
  21世纪的学校是开放的学校,不可能闭关自守,在社会大文化背景下,加强与校外的交流与互动,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学习他人、帮助他人、学人之长、显己之长。学校为加强与家长联系,成立家长学校,随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政策,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来学校坚持召开家长会,面对面听取家长的建议,然后按家长要求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管理。这样做家长满意,社会反响很好,周边不少学生慕名前来就读。学校同时接受群众监督,家长也很支持学校工作。不定期请老教师、关工委、派出所干警、医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种交流,提高了素质,引领学校办学理念更新,引导师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