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作者】 赖国元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六中学



【正文】  【摘 要】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与思想,能够使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是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的能力,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关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什么事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从而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一、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一)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应当达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一种综合性素养。应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高中教师与学生的整体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为表现形式,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相关的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并产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指高中学生通过掌握有益于自己日后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社会需要的数学能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数学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的。这一能力的体现不仅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存在于教师的讲授过程。也就是在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将数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教给高中学生,而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场景中去,两者相结合,就能够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
  (二)数学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其中教学设计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由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两部分而构成。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特点以知识为中心,以让学生学到知识为目的。在这里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负责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而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承受者,就要尽量的从课堂及教材那里学习知识。随着现实的发展,目前单一的知识取向为主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还应反映出教学的应用以及数学的发展趋势,数学历史、思想体系及美学价值等,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数学教学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学科的逻辑推理能力包括类比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等,高中生已经形成了有顺序,有规律的数学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提高学生的构建模型能力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他们的数学语言,最后形成有能力,有根据,有逻辑,有观念的核心素养。要想使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得理想成绩,先要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入手,只有学生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迷惑,学生才能将抽象问题概括为数学教学的模型,从而转化为数学问题。在高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常常运用到一种“变式”的形式,指的是虽然实质不变,但可以通过转换条件和结论,从而使本质的东西暴露出来的一种过程。而这种过程是抽象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就经常需要运用理论的东西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弄懂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了解它的具体生活意义,这样应用起数学知识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四)教学评价中的核心素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最重要的是将传统的提问,变成学生自主发问的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不要在学生说出答案之前说出答案,可以引导学生,绝不是一味的灌输,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质疑问题、提出问题的思路和习惯。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能够尽情的利用时间和空间,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反思时,要思考留给学生的时间是否充足,学生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对已经理解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回顾,要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质疑时间,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高中学生自觉自愿学习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加强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视野和见识。
  学习数学需要有开阔的视野,要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根据美国科学委员会特别强调:“高科技本质上就是数学技术”。英国研究理事会评估报告也认为:数学研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占英国所有工作岗位的10%,所以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于学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得到数学见识。
  (二)从整体把握数学教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更新观念,不仅仅停留在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将学生为本与教学实际相结合。高中教学课程是一个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的性质和理念,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特别是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质,整体认识数学课程的结构。例如:鸡兔同笼为例,在小学可以使用“列举法”、“假设法”,在目前的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但高中课程更需要重视的是“方程组方法”,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更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甚至更大的一类问题。所以鸡兔同笼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数学问题,高中课程中还可以进一步从解析几何、向量的角度解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就会不断感悟、抽象理解、推理等,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三)积极参加数学建模和数学研究。
  数学建模是对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用数学知识和构建模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数学研究是围绕某个具体数学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问题,这也是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展开,这些也是高中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让他们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数学教学设计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包括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知识取向主要指教材上的知识内容。高中数学教学实质上应该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形成于认识数学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如下面的教学片段就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素养:
  教师提出问题:函数y=f(x),y=g(x)均过)两点,两曲线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是否相同?变化趋势如何?
  老师:在区间[x1,x2]上的平均变化率一样吗?
  学生:一样。
  老师:在区间[x1,x2]上的变化趋势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老师:能否用平均变化率来刻画两条曲线在区间[x,x]上的变化趋势?
  学生:不能。
  老师:那么,怎么样才能刻画二者的变化趋势呢?
  学生讨论。
  最后老师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无限逼近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了曲线上一点处切线的斜率的求法,也清晰了这种求法的产生过程。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锻炼一个人思维模式的主要学科。可以说思维,就是数学的灵魂。也就是说数学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要想学好数学,思维是最基础的,在运用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数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要领就是引导学生从结构化的视角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构建整体数学知识体系,通过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化成数学模型从而得以使用的过程,模型间的联系是这个过程的重点,要把握好各个模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要以知识的整理为载体,以模型群的建立为关系,以方法链为要义,使高中生头脑中构建好知识框架,形成方法结构,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毕力格图.高中数学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11.05.01
  [2]程晨.浅谈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7,(14):41.
  [3]唐楠.浅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质疑能力[J].科学咨询,2016,(50):11.
  [4]张峰.高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课程教育研究,2018.02.02
  [5]金洲红.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新课程(中学),2017.05.18
  [6]庄志刚.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思考.数学通讯,2017.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