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我的课堂我做主——小议英语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作者】 李春梅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从“更新教师思想观念”,“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英语课堂;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含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二是课堂要面对每一位学生;三是课堂要创建全面、和谐的氛围。因此,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要努力做到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使全体学生都参加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积极地将过去的“一言堂”模式变更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不等于教师失去了作用或者担子轻松了,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中心没有了,教师控制减少了,学生投入增加了,学生自主性加强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例如,我在上PEP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art A Let’s Talk 这部分对话课时,由于我的热身和导入过程设计得不太妥当,再加上天气热下午的英语课部分学生兴致不高,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对我的课是表现得非常的平静和冷淡。可到了课堂的中后阶段,由于我设计了“玩转轮、得幸运星”,“听音乐、传卡片”等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劲头一下子热乎了起来,通过师生、生生、生师的相互激活,课堂气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使我的教学活动变得丰富而有意义。由此可见,教师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在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 精心设计有效的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设计有效的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原则:
  ①主体参与型活动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语言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小学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在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的最基本知识和技能,即在基本知识上的听、说、读、写四大运用能力。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在英语可上许多老师都会采用的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即全身反应教学法,通常都会被用作听与说方面的训练,而很少用在读与写上。其实,TPR的活动也是可以多变的。如听音做指令的活动,在对五年级学生的教学中,我经常会把一些动作短语写在卡片上,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看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而对一些要求四会的简单短语,在训练写的时候,我让一名学生上讲台做动作,其余学生根据此学生所做的动作写出短语。又或是让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写。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②主体参与型活动的设计要能真正体现学生,符合学生。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来设计活动。的确,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易感兴趣的特点,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不象三、四年级的小朋友那样爱动了,他们会思考,爱反驳,而有些同学则表现得比较腼腆和害羞。因此,我在给他们上公开课时,开始的四大组听音做动作的活动,几乎没有几位同学在做,场面很是惨淡。课后,和其他老师讨论才悟出其中的这个道理。同样,在那节课的接下来一个复习环节中,我安排了个“记忆大挑战”的活动,本想通此活动来复习和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六个短语,结果却因活动太过于简单而失去了复习的意义,满足不了学生的认知欲。这样,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性。
  其次,要尽量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来设计活动。贴进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是拿我PEP 第六册教材My favourite season那节课来说,为了使学生能够轻松、自主的掌握小会话: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y do you like ...? Because I can.../ Because it’s ....我设计了两个较成功的活动:一是看转轮,选季节,说原因,得幸运星的游戏;二是高潮部分的“辩论赛”活动。四大组进行比赛造句子,说明喜欢本组季节的原因以驳倒对方,句子造得最多组获胜。这一活动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成功,只见每位学生都涨红着脸,努力的回忆原有学过的知识,以为本组争光。这样的活动,正因为在设计上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水平,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享受到“用中学,学中用”的愉悦。这种课堂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3) 正确的评价形式是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保障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作出正确的评价是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活动量较大,频率较多,而小学生也正是在参与——被评价——再次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乐趣、获取新知的。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① 课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的只言片语,一举手,一投足,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教师的鼓励又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在课堂中,或批改作业时,我常用Excellent / Very good /Good等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愉快的心境。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切不可因为迎合学生而一味的表扬学生,如OK/Good等成为课堂教师的口头禅。实际上,这样的评价已失去作用和意义了。
  ② 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教师的评价,还得让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进行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真正让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不断帮助学生,激励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我每教完一个单元,都要留一个课时对该单元活动手册或针对性练习进行巩固与评价,对做对的题目奖贴纸,送红花,画小红旗等,对高年级的学生,我采用评分机制,以形成性评价生之终结性评价方式。
  总之,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