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作者】 刘洪敏

【机构】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职教中心



【正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濡,吸收优秀人物的思想,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良性的影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呢?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要总结课文内容,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有目的的进行积极阅读。要利用一切时间、机会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价值和地位,以此引起学生的重视;用动人的情节悬念唤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奖励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兴趣。
  二、明确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更重要的是,要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需求,让学生真正懂得:读书是人生的自我塑造,多读好书能够提高人生的标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精神的高度;人生的质量是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提高的,而读书就是这种超越的阶梯。曾祥芹、韩雪屏合编的《阅读学原理》中形象地写道“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思想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此说虽有些夸张,但它昭示了书籍作为全人类营养品,对人而言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灵魂感染力。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阅读内容的选择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和难点。课外阅读不能只是口头提倡而放任自流,并不是所有读物都适合学生阅读。现在读物繁多,鱼龙混杂,有些快餐式的休闲书不能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旋律,另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问题。学生信任教师,他们首选教师选择和推介的书籍,教师要广泛阅读浏览,认真比较挑选。选择的读物要既有人文性,又贴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不是简单地迁就学生已有的目光和审美水平。覆盖面适当放宽一些,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丰富精神世界。
  四、指点方法、提高阅读。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的书只需浅尝,有的只需粗知,有的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还有的知道故事梗概就可以了。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采用不同的方法。
  1、精读。
  所谓精读,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字斟句酌,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并圈点、记录。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不仅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2、泛读。
  从应用的角度看,泛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当前社会是信息时代,科学飞速发展,读的文章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量非常大,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广泛涉猎。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泛读法。泛读速度很快,简单粗略,知其大意,可以博览群书。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
  3、选读。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目的地查阅、摘录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把不想读或简略的内容跳过去,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迅速捕捉所需的信息。以便学以致用。
  4、浏览。
  对一些长部的书籍,要求可放宽些,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故事性强,有很大吸引力,阅读速度加快。对所读的课文不是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甚至了解内容大意,寻找作者的观点。
  5、摘录批注。
  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做摘录批注,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把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做好记录,为语文准备丰富的知识积累。根据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设计各种符号,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性的文字,可以采用眉批、旁批、夹注等方法,精彩的句子可以画波浪线标出等。它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且有课内教学替代不了的功能,它的地位和重要性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帮助学生养成喜爱阅读高品位作品,精美文化的习惯,为学生打下丰富的文化底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