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经典阅读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整本书研读策略探究
【作者】 段小清
【机构】 广州市禺山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为了更好地落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科在全市高二年级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古代经典诗词传记”专题活动,笔者结合高二下半学期的教学重点及高考语文对核心素养和传统经典文化的考核要求,对市教研室推荐的《唐宋词简释》(唐圭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王清淮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这两本书的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寻求一套适合高二文言文传记教学、诗歌教学而非只是为了个别参赛者需求的教学策略。本文侧重《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简称《读本》)的教学研读。
【关键词】 传记;整本书阅读;混合式
1. 研读背景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科在历届高中生古代经典诗文阅读活动的基础上,从2016学年上学期开始,在全市高二年级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古代经典诗词传记”专题活动,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头等大事”,探索“求真·说理·审美”为核心的广州语文学科发展思路。专题阅读活动开展时间为一学年。
阅读活动结合高二语文学习和适应新高考的需要,向高二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推荐两本必读书:《唐宋词简释》(唐圭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王清淮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次活动,笔者结合高二下半学期的教学重点及高考语文对核心素养和传统经典文化的考核要求,对这两本书的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寻求一套适合高二文言文传记教学、诗歌教学而非只是为了个别参赛者需求的教学策略。本文侧重《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简称“读本”)的教学研读。
2. 现状分析
2.1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研读指导方法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精雕细琢”,由精讲一篇篇课文到精讲一本书的一个个精彩章节和片段,本质上还是精读、片段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高度结构化,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的空间被严重压缩,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不能得以充分体现;另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式”。简单的提倡和一般化的结果验收,无过程、放养式指导和监控(只提要求不落实),学生究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无从得知,近乎放任自流的状态。
而笔者所言的整本书阅读是在学校语文课程内的阅读,同生活中的自由阅读、消遣阅读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这样的阅读要通过阅读整本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不能读无所获,所以整本书阅读要在统一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只有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统一指导,学生才能在此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才会更多。
2.2.课程安排及学情现状
高二第二学期课程安排主要为选修,为了更好地与高三全国高考备课内容衔接,备课组特选择了粤教版的《传记选读》《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以及《短篇小说选读》三本选修教材。广州市教研室对高二古诗文大赛要求的两本阅读作品《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唐宋词简释》与之极为切合。
笔者所教的两个教学班为理科重点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良好,虽然语文学科相对而言较为薄弱,但经过高一一年的批注阅读法的系统介绍和实施,加之高二水平测试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研读文本的能力。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提升语文阅读能力,这对整本书阅读得以顺利推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本策略研读指导方法:
3.1. 《读本》与课本选修单元整合
“整本书阅读的‘整本’不是单指物理形态的一本书,而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一种整体的意识。” [2]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3] 可见,引导学生研读整本书,对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是百益无害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也有同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重视。它可以对现行教材内容的不足起到明显的补充作用。而我们将类似于《读本》这样的作品纳入语文教育体制内进行整本书阅读,完成相应的语文教学的任务,让整本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势必要改革现行课本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少讲以外,更应该整合单元,实现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给整本书阅读。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现行人教版还是粤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传记选读》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今朝风流”“异域人生”“古风余韵”三个单元,将自传、评传、“古代传记”等相关知识点与单元内容相链接。学生通过高一必修2传记单元的基本学习,有了选修9《传记选读》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已能初步掌握传记文学的基本阅读思路和方法。作为选修课,应在节选的传记文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主的高贵品格。从文本中提取人生有意义的价值观点,加深对传记写法的认识。
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将选修教材中的“古风余韵”与《读本》进行整合,注重时间编排,以《传记选读》中的基本阅读篇目《项羽本纪》《屈原列传-人教版》《苏武传》《马钧传》等作为导学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读本》的相关篇目。并根据选修9的“传记综合评价”要求落实相关措施。
《读本》选收了从先秦到近代的传记作品,正史中的著名列传占了相当比例,题材上除了史传外,还有叙、记、状等。中学课本中的相关体例的选文基本都有囊括。对本书的指导阅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史传类文体文章的阅读有一种历史观和整体感。
当然,因为年段不同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高一年级教学以“批注文本,夯实基础”为重点,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高二阶段,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3.2《读本》教学内容与选修课程内容目录构建
《读本》按《二十四史》顺序编排,故将教学阅读划分为下列八大部分:
《史记》 :“读《史记》首先要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大致内容;其次要了解司马迁的身世,因为“读其书 ,不能不知其人”;第三要熟读《 太史公自序》;第四要精读《史记》论赞;最后就是“八面受敌”、各取所需了”——赵生群《何读<史记>》
教师导读篇目:《项羽本纪》
推荐阅读篇目:《太史公自序》《廉颇蔺相如列传》《孙子吴起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汉书》:
教师导读篇目:《张骞传》
推荐阅读篇目:《苏武传》《霍光传》《张禹传》《李夫人传》
《三国志》:
教师导读篇目:《马钧传 . 傅玄》
推荐阅读篇目:《张辽传》《华佗传》《诸葛亮传》
《后汉书》:
教师导读篇目:《班超传》
推荐阅读篇目:《张衡传》《范滂传》《董宣传》
“唐文”:
教师导读篇目:《子刘子自传》
推荐阅读篇目:《张忠丞传后续》《种树郭橐驼传》
“宋文”:
教师导读篇目:《李白传》
推荐阅读篇目:《伶官传序》《方山子传》《包拯传》
“明文”:
教师导读篇目:《文天祥传》
推荐阅读篇目:《徐霞客传》《汤琵琶传》《海瑞传》
其他:(关注各类文体)
教师导读篇目:《记左忠毅公逸事》
推荐阅读篇目:《越州赵公救灾记》《柳子厚墓志铭》《亡妻王氏墓志铭》《先妣事略》
4. 研读过程
4.1 混合式研读策略
美国学者迈克尔?霍恩希瑟认为: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正规的教育课程,学生至少进行部分在线学习,其间可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另外至少部分时间在家庭以外受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学习;它将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或科目时的各种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整合式的学习体验。[1]
理想状态的整本书阅读应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
这种混合式阅读模式将整本书研读过程中教师的“导读”与学生课内外的批注阅读、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持教学的弹性,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和学习留有充足空间。
4.2部分导读内容简介:
笔者结合粤教选修《传记选读》相关篇目进行示范导读,将阅读内容指导侧重点分别设为传记文本阅读规律、传主的人格魅力与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定位、传主事迹的选材、借鉴点评、比较阅读及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等方面。
导学指导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次次被点燃,以《马钧传》导学指导课为例:
(1) 导入:
当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当今社会人们重白领,轻蓝领,对高级技术工人的不重视这一现状,一直根植于国民心中。
历史上也有这样朝代,“言不及巧”,天下之名巧者竟不自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中,不以千里马著称。”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歧视技术人才的这种偏见。那么21世纪的中国与两千多年前的封建落后社会有什么区别呢?
(2)借鉴文中点评,突破教学难点。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着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旦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封建统治者多数轻视科学技术,对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史书上连一个完整的传记也没有(本文犹显珍贵、作者犹显难得)。
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 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其云“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所指亦不仅在为政,更着眼于经济与技术。在古代社会,尤其在崇尚虚无放诞之论的晋世,博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是难能可贵的。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初识学术论文)
《对现实人生和生命的超越――从魏晋士人看魏晋文化独特的审美观》
《理想与现实的失衡》
《浅谈魏晋玄学及其现实意义》
让学生了解文人的创作带有着时代的烙印,不能割裂,也不容割裂。学会用历史观、辩证观看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尤其可喜的是本课所言大国工业缺少创新、不重视蓝领等观点与2017年高三一模材料作文不谋而合。学生提前一天作文,启发颇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研读兴趣,很好地将“传主的人格魅力与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定位”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为学生合作阅读的“匠人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学生小组合作安排:
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式。即,小组选文——小组内部分工——小组课外批注阅读、课内交流——小组展示汇报、精品展示——小组成文——选文参赛
要求:
① 全班分为9个小组,每组6人。定组名、组长。
② 组内分工:批注阅读 小组探究 班内汇报 轮班交流 上交个人或小组总结(论文)
③ 选文要求:选文分为必选和自选两部分,每组不少于2篇,展示1篇。阅读篇目由教师推荐(必选及自选)
④ 分享展示:班内共同分享要求(内容要求、评价要求)
混班同课异构精品展示(成果交流)
⑤上交各类材料要求(PPT、小组论文)
精品展示课上,学生混班展示,将阅读推向了高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史书的热情。
4.4课堂小组评价表
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此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进展的质性评价为主,依此标准制定阅读评价表,内容设置如下:
体验阅读的乐趣、达到阅读的高度、进而拓展师生的阅读空间,这是本评价的最高宗旨。
结尾
本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一些教师的质疑:诸如课时量的统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的备课量等等。
一个学期下来,笔者两个理科班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共阅读分享近40篇选文,上交20余份小论文,在批改审阅学生论文时,本着尊重原创,还原学生最真实写作现状的原则,只对学生论文选题和论文格式进行指导、修改,推荐出四位同学参加广州市古诗文大赛,全部入围,均获三等奖。笔者的教学设计也获得个“广州市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所任教的理科班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学习标兵班称号。
由于时间关系,本策略在选文安排上还不够严谨,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指导性欠缺。对于学生论文修改的尺度和标准把握不十分准确、到位,以及策略评价主观性较大等等。所有一切都有待于今后的继续探究提升,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得以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霍恩希瑟.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3一35.
[2]刘雁翔:刘雁翔语文世界. 整本书阅读讨论. 新浪博客
[3]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
【关键词】 传记;整本书阅读;混合式
1. 研读背景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科在历届高中生古代经典诗文阅读活动的基础上,从2016学年上学期开始,在全市高二年级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古代经典诗词传记”专题活动,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头等大事”,探索“求真·说理·审美”为核心的广州语文学科发展思路。专题阅读活动开展时间为一学年。
阅读活动结合高二语文学习和适应新高考的需要,向高二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推荐两本必读书:《唐宋词简释》(唐圭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王清淮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次活动,笔者结合高二下半学期的教学重点及高考语文对核心素养和传统经典文化的考核要求,对这两本书的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究,以期寻求一套适合高二文言文传记教学、诗歌教学而非只是为了个别参赛者需求的教学策略。本文侧重《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简称“读本”)的教学研读。
2. 现状分析
2.1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研读指导方法
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精雕细琢”,由精讲一篇篇课文到精讲一本书的一个个精彩章节和片段,本质上还是精读、片段阅读。教学内容和方式高度结构化,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的空间被严重压缩,整本书阅读的特性不能得以充分体现;另一种就是“放任自流式”。简单的提倡和一般化的结果验收,无过程、放养式指导和监控(只提要求不落实),学生究竟读没读,读得怎么样,无从得知,近乎放任自流的状态。
而笔者所言的整本书阅读是在学校语文课程内的阅读,同生活中的自由阅读、消遣阅读不同,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阅读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这样的阅读要通过阅读整本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不能读无所获,所以整本书阅读要在统一阅读的情况下进行。只有对整本书阅读进行统一指导,学生才能在此阅读的基础上再去自由阅读,收获才会更多。
2.2.课程安排及学情现状
高二第二学期课程安排主要为选修,为了更好地与高三全国高考备课内容衔接,备课组特选择了粤教版的《传记选读》《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以及《短篇小说选读》三本选修教材。广州市教研室对高二古诗文大赛要求的两本阅读作品《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唐宋词简释》与之极为切合。
笔者所教的两个教学班为理科重点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良好,虽然语文学科相对而言较为薄弱,但经过高一一年的批注阅读法的系统介绍和实施,加之高二水平测试的训练,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研读文本的能力。学生求知欲强,渴望提升语文阅读能力,这对整本书阅读得以顺利推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本策略研读指导方法:
3.1. 《读本》与课本选修单元整合
“整本书阅读的‘整本’不是单指物理形态的一本书,而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一种整体的意识。” [2]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3] 可见,引导学生研读整本书,对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也是百益无害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也有同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指导应该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重视。它可以对现行教材内容的不足起到明显的补充作用。而我们将类似于《读本》这样的作品纳入语文教育体制内进行整本书阅读,完成相应的语文教学的任务,让整本书在语文课程中占有足够的分量,势必要改革现行课本的教学模式,除了教师少讲以外,更应该整合单元,实现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时间给整本书阅读。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现行人教版还是粤教版语文教科书的编排体例,每一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传记选读》在教材编排上分为“今朝风流”“异域人生”“古风余韵”三个单元,将自传、评传、“古代传记”等相关知识点与单元内容相链接。学生通过高一必修2传记单元的基本学习,有了选修9《传记选读》第一单元知识点的巩固,已能初步掌握传记文学的基本阅读思路和方法。作为选修课,应在节选的传记文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主的高贵品格。从文本中提取人生有意义的价值观点,加深对传记写法的认识。
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将选修教材中的“古风余韵”与《读本》进行整合,注重时间编排,以《传记选读》中的基本阅读篇目《项羽本纪》《屈原列传-人教版》《苏武传》《马钧传》等作为导学篇,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读本》的相关篇目。并根据选修9的“传记综合评价”要求落实相关措施。
《读本》选收了从先秦到近代的传记作品,正史中的著名列传占了相当比例,题材上除了史传外,还有叙、记、状等。中学课本中的相关体例的选文基本都有囊括。对本书的指导阅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史传类文体文章的阅读有一种历史观和整体感。
当然,因为年段不同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精读指导重点也不同。高一年级教学以“批注文本,夯实基础”为重点,指导重点在句段推敲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效果。高二阶段,以单元主题为发散点,整合课内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基础,指导重点在于通过句段和篇章的对比,体会情感,领悟表达。
3.2《读本》教学内容与选修课程内容目录构建
《读本》按《二十四史》顺序编排,故将教学阅读划分为下列八大部分:
《史记》 :“读《史记》首先要了解《史记》的体例和大致内容;其次要了解司马迁的身世,因为“读其书 ,不能不知其人”;第三要熟读《 太史公自序》;第四要精读《史记》论赞;最后就是“八面受敌”、各取所需了”——赵生群《何读<史记>》
教师导读篇目:《项羽本纪》
推荐阅读篇目:《太史公自序》《廉颇蔺相如列传》《孙子吴起列传》《淮阴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屈原贾生列传》
《汉书》:
教师导读篇目:《张骞传》
推荐阅读篇目:《苏武传》《霍光传》《张禹传》《李夫人传》
《三国志》:
教师导读篇目:《马钧传 . 傅玄》
推荐阅读篇目:《张辽传》《华佗传》《诸葛亮传》
《后汉书》:
教师导读篇目:《班超传》
推荐阅读篇目:《张衡传》《范滂传》《董宣传》
“唐文”:
教师导读篇目:《子刘子自传》
推荐阅读篇目:《张忠丞传后续》《种树郭橐驼传》
“宋文”:
教师导读篇目:《李白传》
推荐阅读篇目:《伶官传序》《方山子传》《包拯传》
“明文”:
教师导读篇目:《文天祥传》
推荐阅读篇目:《徐霞客传》《汤琵琶传》《海瑞传》
其他:(关注各类文体)
教师导读篇目:《记左忠毅公逸事》
推荐阅读篇目:《越州赵公救灾记》《柳子厚墓志铭》《亡妻王氏墓志铭》《先妣事略》
4. 研读过程
4.1 混合式研读策略
美国学者迈克尔?霍恩希瑟认为: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正规的教育课程,学生至少进行部分在线学习,其间可自主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路径或进度,另外至少部分时间在家庭以外受监督的实体场所进行学习;它将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或科目时的各种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整合式的学习体验。[1]
理想状态的整本书阅读应是冲破语文教学狭小格局的深阅读、深度学习,需要精读、泛读的灵活转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深度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对接融通。
这种混合式阅读模式将整本书研读过程中教师的“导读”与学生课内外的批注阅读、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持教学的弹性,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阅读和学习留有充足空间。
4.2部分导读内容简介:
笔者结合粤教选修《传记选读》相关篇目进行示范导读,将阅读内容指导侧重点分别设为传记文本阅读规律、传主的人格魅力与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定位、传主事迹的选材、借鉴点评、比较阅读及论文选题及写作指导等方面。
导学指导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次次被点燃,以《马钧传》导学指导课为例:
(1) 导入:
当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创新不足、专注不深、诚信不够、实业精神弱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当今社会人们重白领,轻蓝领,对高级技术工人的不重视这一现状,一直根植于国民心中。
历史上也有这样朝代,“言不及巧”,天下之名巧者竟不自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中,不以千里马著称。”
如果我们不能改变歧视技术人才的这种偏见。那么21世纪的中国与两千多年前的封建落后社会有什么区别呢?
(2)借鉴文中点评,突破教学难点。
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着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旦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封建统治者多数轻视科学技术,对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史书上连一个完整的传记也没有(本文犹显珍贵、作者犹显难得)。
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 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其云“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所指亦不仅在为政,更着眼于经济与技术。在古代社会,尤其在崇尚虚无放诞之论的晋世,博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是难能可贵的。
推荐阅读相关文章。(初识学术论文)
《对现实人生和生命的超越――从魏晋士人看魏晋文化独特的审美观》
《理想与现实的失衡》
《浅谈魏晋玄学及其现实意义》
让学生了解文人的创作带有着时代的烙印,不能割裂,也不容割裂。学会用历史观、辩证观看问题。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尤其可喜的是本课所言大国工业缺少创新、不重视蓝领等观点与2017年高三一模材料作文不谋而合。学生提前一天作文,启发颇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研读兴趣,很好地将“传主的人格魅力与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定位”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为学生合作阅读的“匠人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3学生小组合作安排:
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式。即,小组选文——小组内部分工——小组课外批注阅读、课内交流——小组展示汇报、精品展示——小组成文——选文参赛
要求:
① 全班分为9个小组,每组6人。定组名、组长。
② 组内分工:批注阅读 小组探究 班内汇报 轮班交流 上交个人或小组总结(论文)
③ 选文要求:选文分为必选和自选两部分,每组不少于2篇,展示1篇。阅读篇目由教师推荐(必选及自选)
④ 分享展示:班内共同分享要求(内容要求、评价要求)
混班同课异构精品展示(成果交流)
⑤上交各类材料要求(PPT、小组论文)
精品展示课上,学生混班展示,将阅读推向了高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读史书的热情。
4.4课堂小组评价表
教师所有工作的重点都应该指向学生,把教育教学思想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此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进展的质性评价为主,依此标准制定阅读评价表,内容设置如下:
体验阅读的乐趣、达到阅读的高度、进而拓展师生的阅读空间,这是本评价的最高宗旨。
结尾
本策略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一些教师的质疑:诸如课时量的统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的备课量等等。
一个学期下来,笔者两个理科班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的同时,共阅读分享近40篇选文,上交20余份小论文,在批改审阅学生论文时,本着尊重原创,还原学生最真实写作现状的原则,只对学生论文选题和论文格式进行指导、修改,推荐出四位同学参加广州市古诗文大赛,全部入围,均获三等奖。笔者的教学设计也获得个“广州市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二等奖。所任教的理科班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学习标兵班称号。
由于时间关系,本策略在选文安排上还不够严谨,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指导性欠缺。对于学生论文修改的尺度和标准把握不十分准确、到位,以及策略评价主观性较大等等。所有一切都有待于今后的继续探究提升,以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得以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霍恩希瑟.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3一35.
[2]刘雁翔:刘雁翔语文世界. 整本书阅读讨论. 新浪博客
[3]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