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开放课堂 学活语文
【作者】 才项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塘格木镇英德尔寄宿制小学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使语文教学逐步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要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去,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精神变革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并通过提升在校的生活质量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提醒、自我生存、自我实现。我认为要真正将课标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材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本教材只是一个纲,不是全部生活,同时,一本教材也不可能适合所有读这本教材的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而教师应当把课本教材变成生活教材,让教材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才会更有用。例如我在二年级口语交际《打电话》的教学时就做了尝试。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图上分别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图的内容,师根据回答板书“打电话”后用录音播放占线、接通等不同形式的铃声让学生分辨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们兴趣高昂,踊跃发言,再用多媒体展示几十款各种各样的电话和手机,然后根据同学们模拟原来打电话的不同场景进行评述,总结出打电话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其中穿插介绍给孩子们打110、114、119、120等特殊电话,最后再让孩子们找小伙伴合作,给喜欢的人打电话,共同练习打电话,。这时我在课堂上仅仅将插图作为一个导入,其余的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的,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使用教材,还对现行的教材加以适当的补充和重新组合,缩短了学生生活和教材的距离,引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涉及了许多与电话和打电话有关的知识,把孩子放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习口语交际,使孩子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毕竟,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主题。
二、学法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植跟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跨越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手段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以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如问别人,找书籍,图片、听歌曲,上网等找到关于梅花的各种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梅花有个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然后讨论和理解古诗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古诗,表达对梅花的赞美。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在写话,有的则放声唱起《红梅赞》,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美的境界里。
这样,语文教学没有停留在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引向课外,加强纵横联系,内外结合,拓宽知识的来源,给课堂注入活力,让课堂焕发生机。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知不觉中美术音乐都融于其中,这已经由文字美延伸到了艺术美又进一步扩展到了想像美,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语文课堂的开放。
三、思维的开放
江总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训练。在学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同时出示了这样的内容,一只乌鸦落寞地站在枝头的画面,再出示问题,请孩子们仔细看画面中乌鸦的神情,想一想:看到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乌鸦的心里会怎么想,孩子们稍假思考,就可以回答,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片段:
生1:乌鸦很伤心,很后悔,心想,就怪我爱听奉承话,这下好了,我的孩子要挨饿了。
生2:乌鸦会想:我一定要想办法将肉夺回来,不能就这样让狐狸占便宜。
生3:乌鸦心想:我平时走到哪里都是听到一片骂声,今天好不容易有这么好听的话,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何况只是一片肉呢,孩子,别急,妈妈给你们找吃的,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是一个平时在班里受批评比较多的孩子,我的心颤动了,多么真实的孩子,多么坦诚的孩子,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禁带头鼓起掌来“你真棒掌声送给你”孩子的脸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又红着脸说:“不过,我已经上过一次当了,不会再上第二次了。上回当买回乖吧。”我又出示狐狸图问道.“狐狸叼着肉回到洞里,又会怎么想呢?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乌鸦太好骗了,下次我还要去骗他,有的说肉真好吃,要是多有一点就好了,还有的说,狐狸回到洞里正准备美美的吃上一顿,忽然听到乌鸦孩子的哭声,想到孩子真可怜,于是改正了错误,道了歉,归还了肉片。
今天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应关注他们的感情、态度、能力、交往和发展等,只有师生之间处于平等交往的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老师,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和大课程观在“放”字上做文章—向学生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主动、真动、互动、全动和生动的教学局面才会形成,教学效率才会真正提高,新课改才会得到成功。
一、教材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本教材只是一个纲,不是全部生活,同时,一本教材也不可能适合所有读这本教材的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而教师应当把课本教材变成生活教材,让教材内容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才会更有用。例如我在二年级口语交际《打电话》的教学时就做了尝试。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两幅图上分别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图的内容,师根据回答板书“打电话”后用录音播放占线、接通等不同形式的铃声让学生分辨出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们兴趣高昂,踊跃发言,再用多媒体展示几十款各种各样的电话和手机,然后根据同学们模拟原来打电话的不同场景进行评述,总结出打电话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其中穿插介绍给孩子们打110、114、119、120等特殊电话,最后再让孩子们找小伙伴合作,给喜欢的人打电话,共同练习打电话,。这时我在课堂上仅仅将插图作为一个导入,其余的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的,这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使用教材,还对现行的教材加以适当的补充和重新组合,缩短了学生生活和教材的距离,引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涉及了许多与电话和打电话有关的知识,把孩子放到日常生活中去学习口语交际,使孩子真正学到有用的东西。毕竟,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主题。
二、学法的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植跟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跨越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手段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以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如问别人,找书籍,图片、听歌曲,上网等找到关于梅花的各种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对梅花有个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看看王安石笔下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然后讨论和理解古诗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古诗,表达对梅花的赞美。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在写话,有的则放声唱起《红梅赞》,整个教室都沉浸在一种美的境界里。
这样,语文教学没有停留在只要求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引向课外,加强纵横联系,内外结合,拓宽知识的来源,给课堂注入活力,让课堂焕发生机。特别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时候,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知不觉中美术音乐都融于其中,这已经由文字美延伸到了艺术美又进一步扩展到了想像美,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语文课堂的开放。
三、思维的开放
江总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因而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拓展训练。在学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同时出示了这样的内容,一只乌鸦落寞地站在枝头的画面,再出示问题,请孩子们仔细看画面中乌鸦的神情,想一想:看到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乌鸦的心里会怎么想,孩子们稍假思考,就可以回答,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片段:
生1:乌鸦很伤心,很后悔,心想,就怪我爱听奉承话,这下好了,我的孩子要挨饿了。
生2:乌鸦会想:我一定要想办法将肉夺回来,不能就这样让狐狸占便宜。
生3:乌鸦心想:我平时走到哪里都是听到一片骂声,今天好不容易有这么好听的话,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何况只是一片肉呢,孩子,别急,妈妈给你们找吃的,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是一个平时在班里受批评比较多的孩子,我的心颤动了,多么真实的孩子,多么坦诚的孩子,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禁带头鼓起掌来“你真棒掌声送给你”孩子的脸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笑容,又红着脸说:“不过,我已经上过一次当了,不会再上第二次了。上回当买回乖吧。”我又出示狐狸图问道.“狐狸叼着肉回到洞里,又会怎么想呢?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乌鸦太好骗了,下次我还要去骗他,有的说肉真好吃,要是多有一点就好了,还有的说,狐狸回到洞里正准备美美的吃上一顿,忽然听到乌鸦孩子的哭声,想到孩子真可怜,于是改正了错误,道了歉,归还了肉片。
今天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应关注他们的感情、态度、能力、交往和发展等,只有师生之间处于平等交往的关系时彼此才能心灵相通,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老师,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和大课程观在“放”字上做文章—向学生开放向社会开放、向生活开放……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主动、真动、互动、全动和生动的教学局面才会形成,教学效率才会真正提高,新课改才会得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