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美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 羊毛措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美育教学的方法策略,对美育教学的效果进行了阐述。小学数学学习对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需要保证小学数学美育教学的质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本文着重于从“创设良好的美育教学环境;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之美;进一步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审美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美育;策略
小学各门学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共同推动着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美育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知识框架,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美育教学环境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帮助,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等,它们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中体验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美,同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美育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自身要为学生树立一种美的形象。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得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朴素整洁,活泼开朗和热情大方。给小学生们树立勇敢、善良、文雅的教师形象,用自身的热情感染小学生,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美。其次,富有审美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传达更多的美育思想,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潜力,让学生在体验审美和享受审美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数学学科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教师通过自身对中外著名数学家的学习以及相应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首先感悟其中的数学之美。然后再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小学生,激发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心。小学数学课堂的美育教学就是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榜样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潜力和学习热情。只有小学生爱上了数学学习,才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数学巨大的魅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偏小,导致无法深入欣赏数学之美,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美。当他们看到鲜花的绽放只是能感受到花的颜色和姿态的美丽,而对生命之美和结构之美很难感受到。这时,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背后的美,尤其是联系到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神奇七巧板》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演示几种简单的图案组合,让小学生粗略认识到一些复杂的图案可以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接而成。反之,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大脑的思考又可以组合成美观的新图案。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用七巧板组合出一些图案,例如,拼一只小兔子,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可以达到美育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小学数学的美育教学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轻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在我们的生活中,造型各异的建筑物都是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才能完成的、自然界中的许多景观也都呈现出规律的几何图形。因此,通过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热情,一方面感知外界事物的审美内涵,另一方面激发联想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审美意识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所接触,经过这个阶段的接触会形成一些对数学美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个条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断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并进行强化训练。增加他们的爱美之心,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审美练习的辅助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审美活动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7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的美育学习进行设计,为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在一块漂亮的大蛋糕上面,插了7根蜡烛,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个小朋友在唱《生日快乐歌》的动画。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你们谁认识动画里的这个小朋友啊?他在干什么啊?富有趣味的画面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主动去数蛋糕上的蜡烛,观察动画片。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小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能够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同时也将数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学生们的反应,根据小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除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审美意识也需要得到提升训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又是一门科学语言,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在数学课堂上,丰富生动的美育教学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会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因此,教师需要加深研究和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避免出现口语化的词语和口误。同时,在提问环节和总结阶段,一定要简明扼要,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在讲课过程中仔细观察小学生们有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其次,小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对精美的教具具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加强审美意识后,制作出小学生们喜爱的教具,是实现美育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数学计算法则和公式的学习过程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逻辑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框架,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逻辑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和审美意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美育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强大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传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1,(23).
[2]郑玉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考试周刊,2010,(26).
[3]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关键词】 小学;数学;美育;策略
小学各门学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共同推动着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均衡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美育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把握小学数学知识框架,重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美育教学环境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帮助,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等,它们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中体验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美,同时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各种教学手段来实现美育教学的目标。首先,教师自身要为学生树立一种美的形象。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有模仿老师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得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朴素整洁,活泼开朗和热情大方。给小学生们树立勇敢、善良、文雅的教师形象,用自身的热情感染小学生,让他们热爱生活,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的美。其次,富有审美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传达更多的美育思想,激发学生内心的审美潜力,让学生在体验审美和享受审美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数学学科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教学素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教师通过自身对中外著名数学家的学习以及相应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首先感悟其中的数学之美。然后再将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小学生,激发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信心。小学数学课堂的美育教学就是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榜样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潜力和学习热情。只有小学生爱上了数学学习,才会在教师的带领下发现数学巨大的魅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感受数学之美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偏小,导致无法深入欣赏数学之美,一般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审美。当他们看到鲜花的绽放只是能感受到花的颜色和姿态的美丽,而对生命之美和结构之美很难感受到。这时,教师就需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背后的美,尤其是联系到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神奇七巧板》时,教师首先为学生演示几种简单的图案组合,让小学生粗略认识到一些复杂的图案可以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接而成。反之,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大脑的思考又可以组合成美观的新图案。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用七巧板组合出一些图案,例如,拼一只小兔子,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讲台上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通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可以达到美育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小学数学的美育教学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轻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在我们的生活中,造型各异的建筑物都是经过复杂的数学计算才能完成的、自然界中的许多景观也都呈现出规律的几何图形。因此,通过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学习的热情,一方面感知外界事物的审美内涵,另一方面激发联想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三、进一步强化学生和教师的审美意识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小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所接触,经过这个阶段的接触会形成一些对数学美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这个条件,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断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并进行强化训练。增加他们的爱美之心,让小学数学课堂变成审美练习的辅助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审美活动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7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的美育学习进行设计,为学生们讲一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在一块漂亮的大蛋糕上面,插了7根蜡烛,然后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播放一个小朋友在唱《生日快乐歌》的动画。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你们谁认识动画里的这个小朋友啊?他在干什么啊?富有趣味的画面吸引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主动去数蛋糕上的蜡烛,观察动画片。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小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能够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同时也将数学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学生们的反应,根据小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除了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审美意识也需要得到提升训练。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同时又是一门科学语言,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在数学课堂上,丰富生动的美育教学活动与数学知识的有机结合会让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因此,教师需要加深研究和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避免出现口语化的词语和口误。同时,在提问环节和总结阶段,一定要简明扼要,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在讲课过程中仔细观察小学生们有没有跟上教师的思路。其次,小学生的好奇心导致他们对精美的教具具有较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加强审美意识后,制作出小学生们喜爱的教具,是实现美育教学目标的一个手段。数学计算法则和公式的学习过程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逻辑能力,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框架,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逻辑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美育教学能力和审美意识。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美育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具有强大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罗传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2011,(23).
[2]郑玉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计[J].考试周刊,2010,(26).
[3]黄龙.试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