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作者】 赵振球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要克服纯粹的说理去提高效率,那就要从实际出发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利用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手段、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方法;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在新的形势下,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升的要求,探索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一、因材施教,讲求实效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根据七年级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什么(表现)?②为什么会产生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③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在我们身上有些怎样的表现?”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方法”,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要结合自身实际,从而教活了知识。
三、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
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我国的基本国情”时,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然后讲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持续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算起,至少要经历100年时间。接着讲述认识这一国情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了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共同理想的信心。同时,日常的教学、练习和测试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
四、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做到:一是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二是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相符合。力求做到:上课听得懂,基础知识记得牢,考试成绩有提高。
五、挖掘渗透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遵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对学生因势利导,适时进行法制教育教育。例如消费者的权益。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列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和意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维护我们的正义,列举违反交通规则和校规校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六、贴近生活,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潜移黙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每一个人的消费理念如何,是不是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消费行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通过进一步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哪种消费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比较就会得出结论:要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此时再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如果长期奢侈消费而不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可能会造成许多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处罚或制裁的。
七、寓教于境,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沉浸在法制教育情境中,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例如: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10年第3期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方法;提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在新的形势下,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要牢固掌握知识,而且要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升的要求,探索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迫切。
一、因材施教,讲求实效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根据七年级学生实际状况,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①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③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了实效。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我们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如在讲到“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①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什么(表现)?②为什么会产生青春期的矛盾心理?③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讨论后,用书上的事例加以解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深入讨论:“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在我们身上有些怎样的表现?”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然后,教师加以归纳,学生就比较容易地理解“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的方法”,克服了死记硬背,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要结合自身实际,从而教活了知识。
三、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准
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如在讲“我国的基本国情”时,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然后讲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持续的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算起,至少要经历100年时间。接着讲述认识这一国情的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坚定了实现现阶段我国人民共同理想的信心。同时,日常的教学、练习和测试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
四、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把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我们也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了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做到:一是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合;二是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相符合。力求做到:上课听得懂,基础知识记得牢,考试成绩有提高。
五、挖掘渗透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要遵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规律,根据其特点,充分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法制教育渗透点,对学生因势利导,适时进行法制教育教育。例如消费者的权益。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列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对学生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法律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和意义,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教材第四单元第十课——维护我们的正义,列举违反交通规则和校规校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六、贴近生活,结合实际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列举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出发,潜移黙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每一个人的消费理念如何,是不是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消费行为(从众、求异、攀比、求实),通过进一步探索,向学生提出问题,认为哪种消费行为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比较就会得出结论:要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此时再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了解到如果长期奢侈消费而不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可能会造成许多经济犯罪,是要受到法律处罚或制裁的。
七、寓教于境,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环境和氛围,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沉浸在法制教育情境中,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的浓郁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体验的过程来理解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例如: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组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10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