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作者】 彭德昌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甘露中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主要以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重点进行阐述,从突出教学要点,实施常规教学、注重朗读练习,读出真实情感、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阅读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在小学新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在阅读理解、阅读量、阅读技巧和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目标。在实际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例如精度、整体教学、略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本文针对小学高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行深入分析。
  1.突出教学要点,实施常规教学
  小学高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螺旋式发展的,每个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不同的[1]。因此,教师针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结合教材,掌握教学的规律,突出教学要点,实施常规教学。常规教学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例如识字、解词、造句等,还有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例如听、说、读、写等。常规教学主要把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进行的具有指引性和铺垫性的教学。
  例如,想要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入的掌握和理解,对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感受,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之前,先给学生铺垫一些知识,从每段开始进行阅读。这样,可以使学生拾级而上,从而更好的进行阅读学习,培养和提升其阅读能力。常规教学属于语文教学的基础,而教学的亮点属于新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把常规教学作为前提,并结合高年级语文教材的重点进行教学。
  2.注重朗读练习,读出真实情感
  语文属于一门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言形象,并且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语,锻炼学生的语感[2]。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学习,指引学生读出真实情感。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再见了,亲人》时,本文主要讲解了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感,把抒情叙事进行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示范阅读和引读,还可以指引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齐读。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语言形象和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方式较多,例如齐读、示范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默读、自由读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挑选合适的朗读方式,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想要检查学生的朗读效果,可以通过指名读的方式;教师想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文章中人物对话较多时,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读的方式;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时,可以通过自由读的方式;想要指引学生对文章内容与层次进行理解,可以通过引读的方式。
  3.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是需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激起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3]。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思维需要从具体形象转向抽象。因此,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并充分考虑自身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通过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例如,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谈话法、请精选染法等,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以及思维方面激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集中精力到阅读中,从而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春雨》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有关春雨的图片和动画,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播放视频时并带有音频,指引学生跟随阅读。然后在音频播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山雨的韵味,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领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秀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且还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4.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引,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引,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去发现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形成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指引学生阅读时,需要多通过一些注重指引的教学模式,例如小组讨论、自主思考、教师点拨等,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凡卡》时,教师可以通过“想情节、明内容、徐过程、品词句、感情朗读”的教学形式,指引学生对“写信”内容的了解,然后指引学生进行“想环境、叙过程、才结果、品词句、感情朗读”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最后指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寄信”的内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通过语文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且注重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来。通过对学生反复的进行阅读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从根本上培养和提升其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指引学生多进行阅读,使其可以形成良好的阅读西瓜案,指引其通过正确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使其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碧清.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1):97-98.
  [2]吴武龙.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17(37).
  [3]普朝甫.浅谈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