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孔乙己》(教案)

【作者】 杨书堂

【机构】 建始县官店民族中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先生一生总共创作了33篇小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教师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布置作业 
  思考: 
  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