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作者】 王友亮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化新理念为指导,是我们践行新课标的正确做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课导入趣味化、新授过程情境化,知识生活化,是我们正确实践新理念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新课标理念;实践应用

  践行新课标,就需要化理念为指导思想,指导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必须依据数学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在遵循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基础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我们数学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新课标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指导,在这些年的践行中,我们开展数学教学,都是在践行新理念中找到教学策略的。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强化情感施教,开课导入趣味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师生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神情等重要的教态,是我们带着情感施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愉悦和谐教学氛围的明显介质,是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的直接表征。我们知道,有效的教学,源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因为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没有学生的参与,不可能构成双边活动。因此,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内在美,激发学习热情。”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唯有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作为教师,应用情感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为我们实现这一效果的常用方法,特别是在开展导入环节。
  教师简洁、清晰、富有感染力的导语及巧妙创设,会以最佳状态引领学生思维逐步深入。多年实践发现,教师一环紧扣一环准确而恰当的导语,可使学生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之趣;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和数学式子表达的对比和评价,使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规律意义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简洁之美;如通过对《加法交换律》这一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语言的形象可感。再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九章算术、圆周率等史料的介绍,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并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智力游戏,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二、搭建活动平台,新授过程情境化
  情境策略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教学策略,这种策略由于自身具有情景性、趣味性和诱思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故而受到老师热衷,特别是新课标践行中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以活动搭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这样设计,就可以使数学教学过程情境化,给学生在问题的诱思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主体性。如在教学数学课《小数点搬家》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课件及小故事的配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有探索小数点来历的学习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结合生活实例组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勇于探索的强大的驱动力。
  三、注重实践练习,知识应用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设计上贴近生活现实,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还要通过课堂练习,让数学知识得以应用,形成问题解决能力。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第,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创新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一课中,我让学生去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资料、数据,如家里的水、电、煤气费、电话费、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等等。由于数据都是同学们亲手收集日常生活的真实材料,所以他们对制作图表、分析图表都特别感兴趣,学习的容量自然远远超过书本,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们可以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教室地板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然后,再测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求出教室地面的面积,最后计算教室地面里铺这样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这样的课堂练习,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变知识为技能,体现了“做数学”思想,发展了实践能力。
  总之,在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要用新课标理念为准绳,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化、情感化、生活化”处理,让数学教学展现课堂活力,让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得以更好地发乏力。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关注情感、关注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河一,新课标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园,2015年。
  [2]覃小梅,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指导思想[J].考试与研究,2017年。
  [3]王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