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姜爱萍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中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教师进行互动的重要场所之一,其高效率、高质量目标的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命题。鉴于此,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思路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探索出事半功倍的高效教育路径。情景教学作为能有效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教学方法,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参考。本文聚焦情景教学法的基本情形,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情景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分析;应用策略

  “知行合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这一目的深入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需探索更加富有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已经拥有了一定小学语文知识的基础储备,同时,正面临着进入中学学习的准备阶段。但其心理情况仍呈现出不完全成熟的特点,加之年龄增长,对于学业的抵触与叛逆情绪也应运而生。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其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灌输式的知识传送,而要找准其兴趣及求知欲的关注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活动,从而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定义
  情景教学法即将特定情景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以课本为基础的知识传授的同时,创新运用教学方法、构建一些容易理解、与知识联系密切的情景,这些情景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课堂“一对多”形式下低度互动的桎梏,鼓励学生紧跟教学进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情景教学法更具有高度的适用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色彩与主观理解的情景构建,和学生一道将课本中单一的语言复原出来,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情景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来看,其对于课堂活跃度及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大有裨益。以往的课堂中学生习惯依赖教师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虽然这对于教师更好掌握课堂进度、丰富课堂知识内容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长期实践中,“被动学习”常常转化为“填鸭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此时,引入情景教学,就可以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定式,帮助其发觉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生动形象的情景可以为枯燥的课堂注入活力,减少学生的疲惫及懈怠情绪,提升教学效率。
  2、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学习是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储备、初步形成感悟与体验世界的能力的萌芽阶段,小学六年级也是学生进入中学前的直接过渡阶段。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实现对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拔高,其就很难适应中学大量增加的教学内容及明显提升的教学难度,既对自己的学业进步造成阻碍,又为自身未来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新的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综合能力及身心健康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情景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先是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教学手段。
  3、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巧设核心问题,重视启发作用
  要想有效实现情景教学,创设互动性好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观念,但完全放开课堂进度、任由小学生发散思考显然是不实际的,这是因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其好奇及发散思维心理却极为强烈,而受限于其年龄的现实情况是,这些好奇心及发散思维通常不太成熟,其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联系与精髓。如果任由其自由进展,那么整个课堂必然会陷入无序、低效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避免过分灌输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堂“引导者”的地位,对于学生思维及探索起到引领、串联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问题情景。例如,在散文《山中访友》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提问“作者一天旅程的最大价值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的提出,为发散情景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问题区间。学生可以基于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结合自身探访朋友、出游景区的现实经历,对作者的心理进行联想式感悟,其既可以拥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又为一个核心问题情景注入了多角度、多元化的活力。与自然科学精准、确定的答案不同,语文学科的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也正因如此,学生拥有了思维拓展的空间,这样的发散性思考也是启发其充分认识自我个性、做出自我价值观探索的有效性实践。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由课堂的“主讲者”转化成为辅助学生思维的“引导者”,要发挥好核心问题的启发作用,契合新课标“举一反三”的教学技巧。
  3.2 创设情景背景,拓展思维空间
  情景教学法的教学难度体现在由于阅历尚且不足,学生很难完全理解某一特定情景,其教学效果就无从而谈。要想攻克这一教学困难,教师就应探索出创设有效的、学生“触手可得”的情景背景。小学语文虽然与初高中拥有庞大知识内容不同,但其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更加关注。在教学实践中,情景教学的现实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所学内容的主观理解,但这种理解不能局限于某一事物,也不能将这一事物将其所涉及的环境背景及其他事物主观割裂开来。换句话说,教师在小学语文六年级的情景教学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综合性与具体性,不能“管中窥豹”,而要在广阔背景的营造中,充分展现特定情景的全貌,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3 坚持兴趣导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兴趣教学是小学新课标改革的重点,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重要作用。一个学生是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直接表现为其是否对于教学标准要求完成的内容充满好奇心,是否对其尚未掌握的知识拥有主动探索的求知欲,也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否真正转化为其受用终身、为未来发展奠基的财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情景教学,就要始终坚持兴趣导向,不能脱离学生真正关注的话题创设不相干的情景,也不能漠视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太多其理解范围之外的情景,避免情景教学流于形式。在情景教学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情绪以及学习进度,以此促进小学生兴趣的提高。以课文《这片土地神圣的》教学为例,对于这篇内涵丰富、慷慨激昂的演说,教师在采取以往的示范朗读方式的基础上,可以试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印象中最美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是谁”“你爱自己生存的环境吗”此类发散性问题,从而营造一些容易思考、也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情景。在发挥好这些情景对学生兴趣的吸引作用之后,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小学学习内容“教化人”的目的,如上述课文中的问题情景设置后,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积极交流下,要加之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爱护环境、关注生态的意识。问题情景虽然形式各异,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环保”这一核心问题,而这些具体问题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认知的机会,使得学生对于课文中神圣的山脉、森林、河流等万物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情景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实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一方法,通过核心问题的设置、生动形象的背景引入以及学生情感层面的共鸣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陈育兰.关于语文教学的情景法教学实践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53-54.
  [2] 梁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黑河学刊,2015,(1):104-106.
  [3] 孙立华;周长福.运用情景模式进行语文教学探析[J].汉字文化,2018,(13):64-65.
  [4] 单英明.高效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基础教育2015,(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