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作者】 1、李江美 2、陆文芬 陆建新 3、梁 宁 梁 萍
【机构】 1、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坝美镇阿科中心校 2、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乡昔板中心校 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旧莫乡旧莫中心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需要在生活化的具体情景中“体验”,在生活化的能力训练中“探索”,在生活化的练习中“拓展”,在生活化的应用中“创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无形屏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新理念;情境化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陶行知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如果我们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引入生活教学,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事物,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喜欢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人生课堂,而学习活动就是在人生课堂中的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放开种种禁锢,让学生回归到人生真实的课堂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又指导生活,从而达到活学数学,活用数学的目的。因而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发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教学《植树问题》时,可以用马路边的植树、路灯、小朋友排队等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深刻体会间隔的含义。如此这般,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才能发现在平常事物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数学即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个魅力无限的学科,蕴含着无尽的美妙和奇趣,需要数学教师“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都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我们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思”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做”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用”数学。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小故事引入课题,说:“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怎么分才公平呢?他们想来想去怎么也分不成。这时,悟空说:我来分,我最小,吃亏点,就吃三分之一吧,师傅吃六分之二,沙僧吃九分之三,八戒肚子最大,也最饿,就吃十二分之四吧。八戒听了高兴极了,抱起西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边吃边说:嗯,猴哥真好,对我最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合理吗?学生兴趣大增,探究气氛非常热烈,无形中就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探究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各个击破。只有艰辛的探索努力,才会有成功的乐趣。生活化课堂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有效运用知识。
三、巧设教学情境,注重激思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课堂,也是灵动课堂。它要求构建一种鲜活、生动、高效,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状态、情感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达到师生共乐的境界。
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数学教学教的最优化,学的最大化。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能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情境对话,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快乐。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组织学习《角的认识》时,我们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们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作为教师,以前课本是我们的世界,而现在,世界成了我们的课本。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就是一个将世界作为课本呈现给学生的最好载体。
总之,小学数学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雪萍.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素质教育版,2016(7);
[2]陈阳.浅谈小学数学如何与生活接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1);
[3]李娟.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6);
[4]谢秀珍.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新理念;情境化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陶行知说:“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如果我们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游戏。引入生活教学,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真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事物,进而增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能力,发展其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意义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喜欢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人生课堂,而学习活动就是在人生课堂中的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放开种种禁锢,让学生回归到人生真实的课堂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自生活,又指导生活,从而达到活学数学,活用数学的目的。因而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价值所在。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让每个学生人人都学会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而是要从这样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发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教学《植树问题》时,可以用马路边的植树、路灯、小朋友排队等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深刻体会间隔的含义。如此这般,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才能发现在平常事物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数学即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华罗庚说:“数学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教育是一项充满智慧的事业,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圣地。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个魅力无限的学科,蕴含着无尽的美妙和奇趣,需要数学教师“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知创新、展现个性化学习、体验成功的舞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去思考、去理解、去掌握。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热爱什么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变“学科为本”为“学生为本”,善于因材施教,注重了解学生、力求尊重学生,争取多一些等待和倾听,讲究教学策略,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教活,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都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才能学有所得。
灵动的舞台,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能灵活地、合理地、有效地、熟练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造高效而灵动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我们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找”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思”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做”数学;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用”数学。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小故事引入课题,说:“唐僧师徒四人分西瓜,怎么分才公平呢?他们想来想去怎么也分不成。这时,悟空说:我来分,我最小,吃亏点,就吃三分之一吧,师傅吃六分之二,沙僧吃九分之三,八戒肚子最大,也最饿,就吃十二分之四吧。八戒听了高兴极了,抱起西瓜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边吃边说:嗯,猴哥真好,对我最好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合理吗?学生兴趣大增,探究气氛非常热烈,无形中就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了。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探究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各个击破。只有艰辛的探索努力,才会有成功的乐趣。生活化课堂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有效运用知识。
三、巧设教学情境,注重激思启智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施教之攻,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成功的课堂教学既是高效课堂,也是灵动课堂。它要求构建一种鲜活、生动、高效,且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灵动的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状态、情感需求,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达到师生共乐的境界。
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块“绿洲”。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给学生带来生机,给教师带来希望。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精彩、高效、愉悦的生活学习情境,让学生“美美地想,快乐地做,天天都有小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境教学就是“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铸就数学教学教的最优化,学的最大化。
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学校实际,利用故事激趣,让课堂更有味;能用多媒体渲染,让课堂更灵动;巧用情境对话,让课堂更活泼;融入生活教学,让课堂更真实;开展游戏活动,让课堂更快乐。
境为情设,情因境生。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组织学习《角的认识》时,我们先请学生和三角板交朋友——握手,感知角是尖尖的,接着出示校园、教室、学生活动等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之后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发现角,并让他们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见过的角,进一步加深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学时我们把课本知识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作为教师,以前课本是我们的世界,而现在,世界成了我们的课本。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课堂就是一个将世界作为课本呈现给学生的最好载体。
总之,小学数学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雪萍.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素质教育版,2016(7);
[2]陈阳.浅谈小学数学如何与生活接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7(11);
[3]李娟.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6);
[4]谢秀珍.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