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二轮复习中的典型示例

【作者】 陈晓妹

【机构】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



【正文】  【摘 要】 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核心素养”成为了高考中的热门词汇,出题方向也是以“核心素养”为主。随着2018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学科核心素养立意时代正式来临。笔者在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史学科为例,探讨核心素养时代下历史学科的二轮复习,希望能够给备考师生些许参考。
  【关键词】 历史核心素养;二轮复习;典题示例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那么,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中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呢?
  说到二轮复习,教师们常常会采用专题复习的方式,如“先秦文明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二战后的世界”等。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二轮复习除了讲述上述专题外,还应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些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典型示例,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强化对高频考点和热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二轮复习的实效性.下面将就如何选择二轮复习中的典型示例,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典型示例的选择标准
  通过对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了解到多数高考历史题目是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以主干知识为依托,针对时空观念的考察占据较大的比例,并渗透家国情怀及其他素养在其中。此外,高考中历史试题也是从多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考查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同时,还涉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可见,高考试卷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考查是综合性的。在明确高考试题中核心素养的考查方式之后,才可以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因此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典型示例应立足于班情、学情、考情,选择一些小切口、深层次、新视角、紧扣高考脉搏的复习材料,它主要以主干知识的一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2]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二轮复习的效率。
  二、典型示例的选择 
  (一)从时空观念角度选题
  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的思路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特点之一是依托主干知识设题,注重通史阶段特征及对重要的历史名词概念的理解,考查主干知识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在二轮复习时所选的典型示例应特别注重对时空观念的渗透。在运用时空观念选题时,首先应准确定位时空界限,然后要引导学生构建本阶段的时空坐标,将此阶段的重要事件建立起纵横联系,能够根据时间空间的演变来理解和分析历史的演变和规律,共性与个性,同时,还要将这些主干史实进行逻辑梳理,作出合乎观点的客观判断和解释
  以世界现代史20世纪30年代的事件为例,每年高考均在美国或苏联中考查一个知识点。在此设置这样一个典型示例——焦虑与平和,着重分析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明确主题,结合初高中知识简要概述20世纪30年代东西方的阶段特征,从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方面加以归纳;第二,涉及的核心考点有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斯大林体制、德日法西斯等。例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有的西方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世界现代史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须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针对上述材料可从时空观念角度作出如下解析:观点一,赞成西方学者称为的“焦虑的时代”,紧扣时间“1918—1939年”,围绕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矛盾、1929—1933年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等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观点二,反对该观点,认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有许多“光明”的事件。从十月革命的意义、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美国罗斯福新政、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等史实进行论证。观点三:该观点是片面的,可综合前面两个观点加以论证。因此,掌握“时空观念”是学生学好历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历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在考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能够联系到它所处的宏观时间,才能联系其时代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才不会脱离历史,同时历史也在一定的空间发生,培养学生构建历史时空,整合历史信息,才能把对历史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二)从家国情怀角度选题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对于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典型示例的选择应首先以家国情怀的大方向为基础,具体做法为:挖掘家国情怀考察的知识点,理解各种文章关于历史故事以及案例的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并且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以客观事实为标准,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以及现实的认知中,既能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又可以培养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人文社科院每年一月份都会总结并公布前一年的学术热点,近年来高考命题专家也十分青睐学术热点,考题往往会从中进行挑选,广大师生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观察近些年来的学术热点,如可以设置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的典型示例——“一带一路”。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首先概念解读,“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挑战,许多沿线国家同中国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各国的广泛认同;其次,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这包括的核心考点有: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扩张、近代前夜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新中国的外交、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
  由此可见,在典型示例的选取中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具备丰富的素材资源以及广泛的情感认同,更是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在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更具有实践效能与现实意义。
  (三)从唯物史观角度选题
  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的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在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中,不仅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还考察学生学史的方法,而其中对于史学观的考察通过隐性或是显性的方式渗透在历史考卷中,除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和生态史观外,近几年更为强调唯物史观。故可以在此设置一个典型示例——我看唯物史观。
  在学习唯物史观时应首先明确它的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主要包括的原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除了三对核心概念以外,唯物史观的其他主要观点也引领着高中历史教学的灵魂,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 
  例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需要分析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一次精彩文化的大交锋、大辩论和大融合?这就需要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加以分析:(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井田制的瓦解,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促使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这一阶层的形成,有力地推动着文化觉醒的进程。(2)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的瓦解,争霸战争不断,促进了各地区、各阶层的交流,推动着多因素的冲突、交织,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这充分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而且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趋势,“核心素养”已成为各个学科高考命题的主要立意,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蕴藏较深,学生只有明确高考历史试题关于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内容,才能够有效地制定二轮复习的备考策略。以上即是笔者在历史核心素养下浅探的二轮复习典型示例,相信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当然,这些典型示例的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教师不断与专家对话、与史料对话,让自己更自信地驾驭课堂,让历史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 (11).
  [2]王忠彪.初探“微专题”在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
  [3]杨恩德.唯物史观与高考历史复习[J].学园,2010(10).
  [4]张会文.方法恰当、策略正确是高考胜利之宝——高考历史复习方法[J].学周刊,2016(1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