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平利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一中



【正文】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创设情境;合作实践;灵活评价

  探究性学习不仅已经成为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而且也是新的《课程标准》对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探究式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学习潜力得到拓展,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既不是自发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指令就能激发的,问题才是思维的动力,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而在以往数学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懒得动脑,不会思考,只会机械地记忆与模仿,所有的性质、定理几乎都是在学生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探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来自于自我内在的需要,决定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索。
  二、开展实践,指导探究
  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锻炼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部分探究性问题,均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动手中尝试。通过画图、测量、实验、操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制作模型等活动,不仅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教学中,设计下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准备一副三角板,先自己作示范,用一副三角板上的一对直角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内化新知,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探究,培养创新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之美。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展示事先搜集好的图片,带领学生欣赏着这些由“轴对称”构筑的绝妙画笔,这时,学生一个个无不惊叹数学的奇妙! 然后,开展了几何图形设计大赛,同学们进行了大胆创新,收到了很多好作品。同样是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幅图片“ —○—◇◇—”,一开始看到它会想到这大概是羊肉串之类的吧,没想到有学生对它的解释竟是:“这就象一条人生大道,有时候顺顺利利,有时候却很坎坷,要走一段弯路才能回到直道上。” 
  三、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探究性学习积极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也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关注探究,灵活评价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既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开放性,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方式,不求结论的标准化、唯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扩大评价活动的范围,促进激励机制的形成。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探究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独立的或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能提高认知效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