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管理有效策略探微
【作者】 雷明波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鲁地拉镇中心小学
【正文】 众所周知,学校管理是人的管理,其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学校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都具有能动性的人,这就决定了人在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有效的学校管理策略,就是有利于师生发展的策略。
一、要正确处理“管和理”的关系
在对管理职能的认识中,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的发展过程。古典管理理论多强调控制,行为科学多强调协调,现代管理理论则强调二者并重、有机统一。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控制也好,协调也好,都是必要的手段。没有控制,不足以形成规范和秩序;没有协调,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内耗,但单纯强调控制,有管无理,就会导致强权专断,压制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只强调协调,理而不管,又会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管而有度,理而有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管”与“理”如同管理者的左膀右臂,须臾不可分离。在一般情境中,管理者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即一手抓控制,一手抓协调,双管齐下;但在有些情境中,又要因势利导,有所侧重。如面对一个成熟度不高的教师,管的成分就要多于理,而对一个较成熟的教师,理的成分就要多于管一个成熟度不高的教师,管的成分就要多于理,而对一个较成熟的教师,理的成分就要多于管。
二、要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
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实践也告诉我们,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相对于物来说,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好的制度,能使“魔鬼”变成“天使”,而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那怎样处理好制度约束与调动人主观能力性的关系呢?制度是死的,管理是活的;人的管理,应该是“人心”的管理。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纲要”;凝聚了人心,就凝聚了“能动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各项制度的时候,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制订规章制度的出发点,不应是方便于管理者的需要,而要考虑到教职员工的利益,使制度具有“人情味”,体现“人本思想”。
三、要用真情打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因而,学校管理者要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情”上下功夫,处处体现一个“情”字:做到以情动情、以情动人、以情启智,最大程度地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情感障碍,减少人际磨擦,形成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1.用细心赢得认同
学校管理者要从细微处走进教职工,深入体察教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切实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经常不被人重视,甚至也不为人觉察;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师生必须面对的,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管理者只有从微小处着手,从解决教职工身边的小事着手,使广大教职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情真意,才能从内心涌起亲切感,产生认同感。
2.用真情温暖人心
由于人在性格特点、认知情感、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同一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即使具有同一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管理者应该以尊重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尤其是对待一些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有时候,教职工之所以产生意见,是因为制度本身阻碍了他们工作的创新,他们的意见正是推动学校完善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当自己的“牢骚话”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当自己的意见被学校欣然采纳,他们会意识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也将会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建议。对于少部分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对学校制度产生对立情绪的人,管理者的尊重与宽容同样会让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片真情,逐渐消除对立情绪。
3.用真心稳定人心
广大教职工对新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反映在情感上就是情感预期,例如在学校实施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的初期,许多老师会对新制度产生较高的情感期望值,而当新奇感、神秘感都消失后,他们的情感期望值又会大幅度地下降,原来的希望被失望所冲淡。这种不稳定的情感预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师对新制度的正确认识,甚至会出现抵制新制度的行为。
四、要用优秀的文化引领人
现代学校竞争说到底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学校管理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先进的文化气息,教师的敬业、创新、协作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所有人就会在良好的学校文化的氛围中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社会重师德、重责任。有了管理文化,学校才有品位和灵魂。管理文化将管理升华到文化层面,赶超了管理本身固有的内涵,使管理从一套“硬性”的规范成为一种“柔性”的文化,从注重“物性”的规范成为关注“人性”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发展人。
“大道无形”,学校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些学校管理者对之感觉“虚”,不知道文化管理从哪里入手,从而导致了一些学校把学校文化管理等同于“文字管理”,口号标语满天飞,结果收效甚微。大量实践证明,学校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内心的过程,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教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是学校文化管理成败的关键。学校文化需要领导和师生共同建设。为此,校长要注意拨动师生心弦,经常在师生心灵深处弹奏,让师生以优秀的文化引领自己的思想言行,丰富其内涵,从优秀的文化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自觉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执行者、践行者。
一、要正确处理“管和理”的关系
在对管理职能的认识中,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的发展过程。古典管理理论多强调控制,行为科学多强调协调,现代管理理论则强调二者并重、有机统一。对学校管理者而言,控制也好,协调也好,都是必要的手段。没有控制,不足以形成规范和秩序;没有协调,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内耗,但单纯强调控制,有管无理,就会导致强权专断,压制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只强调协调,理而不管,又会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在管理中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把管与理、控制与协调有机结合起来,在管中理,在理中管;管而有度,理而有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管”与“理”如同管理者的左膀右臂,须臾不可分离。在一般情境中,管理者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即一手抓控制,一手抓协调,双管齐下;但在有些情境中,又要因势利导,有所侧重。如面对一个成熟度不高的教师,管的成分就要多于理,而对一个较成熟的教师,理的成分就要多于管一个成熟度不高的教师,管的成分就要多于理,而对一个较成熟的教师,理的成分就要多于管。
二、要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
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学校制度建设是“学校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实践也告诉我们,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相对于物来说,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好的制度,能使“魔鬼”变成“天使”,而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那怎样处理好制度约束与调动人主观能力性的关系呢?制度是死的,管理是活的;人的管理,应该是“人心”的管理。抓住了人心,就抓住了“纲要”;凝聚了人心,就凝聚了“能动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各项制度的时候,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制订规章制度的出发点,不应是方便于管理者的需要,而要考虑到教职员工的利益,使制度具有“人情味”,体现“人本思想”。
三、要用真情打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因素,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因而,学校管理者要想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情”上下功夫,处处体现一个“情”字:做到以情动情、以情动人、以情启智,最大程度地激发全校教职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情感障碍,减少人际磨擦,形成和谐、奋进、具有凝聚力的人际环境,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1.用细心赢得认同
学校管理者要从细微处走进教职工,深入体察教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心教师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切实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经常不被人重视,甚至也不为人觉察;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师生必须面对的,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管理者只有从微小处着手,从解决教职工身边的小事着手,使广大教职工感受到管理者的真情真意,才能从内心涌起亲切感,产生认同感。
2.用真情温暖人心
由于人在性格特点、认知情感、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同一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即使具有同一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管理者应该以尊重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教职工,尤其是对待一些同自己看法不一致的人。有时候,教职工之所以产生意见,是因为制度本身阻碍了他们工作的创新,他们的意见正是推动学校完善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当自己的“牢骚话”受到了学校的重视,当自己的意见被学校欣然采纳,他们会意识到学校对自己的重视,也将会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建议。对于少部分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对学校制度产生对立情绪的人,管理者的尊重与宽容同样会让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片真情,逐渐消除对立情绪。
3.用真心稳定人心
广大教职工对新事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反映在情感上就是情感预期,例如在学校实施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的初期,许多老师会对新制度产生较高的情感期望值,而当新奇感、神秘感都消失后,他们的情感期望值又会大幅度地下降,原来的希望被失望所冲淡。这种不稳定的情感预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影响教师对新制度的正确认识,甚至会出现抵制新制度的行为。
四、要用优秀的文化引领人
现代学校竞争说到底已经不再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进行。学校管理如果形成了浓厚的先进的文化气息,教师的敬业、创新、协作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所有人就会在良好的学校文化的氛围中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社会重师德、重责任。有了管理文化,学校才有品位和灵魂。管理文化将管理升华到文化层面,赶超了管理本身固有的内涵,使管理从一套“硬性”的规范成为一种“柔性”的文化,从注重“物性”的规范成为关注“人性”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管理的最高境界——发展人。
“大道无形”,学校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些学校管理者对之感觉“虚”,不知道文化管理从哪里入手,从而导致了一些学校把学校文化管理等同于“文字管理”,口号标语满天飞,结果收效甚微。大量实践证明,学校文化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内心的过程,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教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是学校文化管理成败的关键。学校文化需要领导和师生共同建设。为此,校长要注意拨动师生心弦,经常在师生心灵深处弹奏,让师生以优秀的文化引领自己的思想言行,丰富其内涵,从优秀的文化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自觉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执行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