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 张玲霞
【机构】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中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学生今后能顺应21世纪人才竞争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笔者从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模式入手,通过实验激趣,设疑置问,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构建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高中化学;兴趣;教材;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给了学生们激动、兴奋、智慧,学生们能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着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这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智慧、教学机智的体现、教师人格魅力所在。
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训练,课堂变成了机械地训练学生的工厂。学生厌恶学校和课堂,甚至发生逃课和旷课。课堂上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堂中弥漫着师生不融洽的气氛。教师完全不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成教师教学的无生命的纯客体。于是,学生的命运就很是悲惨了,训练、训练,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数学题要做数遍,一个汉语字词要做若干遍方才罢休。所以,学生被折磨得丝毫没有活泼可人、个性鲜明和朝气蓬勃的儿童样,课堂从教育场所变成单纯训练孩子们的场所。这是典型的教育异化,这也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莫大悲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享学生的快乐与成功,引导学生形成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
1、自编诗歌巧记忆
化学内容知识点多、灵碎;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记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通过自编诗歌加强记忆,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和归纳,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编写成对联的形式:上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 下联: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 横批:精确配液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可编成:氟、氯、溴、碘四元素,颜色渐深气变固,半径密度渐递增,熔点沸点亦上升;实验室制乙烯可编成:酒精硫酸一比三,催化脱水是硫酸。 温度速至一百七,不生乙醚生乙烯。
银镜反应的产物可编成: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为记忆电解池中阴阳两极发生的反应可编成:“银环”嫁给“栓宝”,洋洋得意(“银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洋洋”: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这种采用自编诗歌记忆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记忆,且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故事潜移默化。在引导学生研究白磷的性质时,讲了下面一个小故事:这是电影《红石口》中的一个片段——敌特份子在我医药仓库的易燃物品中放了一个敞口的小铁盒,小铁盒中盛满了水,水中放了一小块白磷,狡猾的特务为了不让我公安人员发现其作案线索,他在小铁盒的底部中间钻了一个小孔,4个小时后,水流干了,白磷燃烧引起仓库失火……同学们,敌人狡猾不狡猾?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为国家效力?一个小小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促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爱国情怀。这一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无需空洞的说教,真正是润物细无声!
课堂决不应该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和养成他们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机构。课堂不是工厂,课堂是一种教育场所。学生离开学校后,他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行学习和能动地解决各种未知困难,仅靠课堂学习的一点死东西是绝对不能应付以后变化万千的实际。所以,学校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二、合理处理教材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是“用化学教材教”,把教材当作一种蓝本,根据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进行发挥和想象、重组和剪辑,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是赞成后者的,并且自已也在教学中积极地探索着。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简化为“写”“拆”“删”“查”四个字。其中第二步“拆”,课本上描述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段话抽象难懂、不招边际,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不好把握。在学习初始阶段,我将这段话简化为:“三酸”“四碱”“可溶性盐”需要拆,其余不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随着后续学习的进行,对需要“拆”的物质范围也要适当扩大。说明:“三酸”系指HCl、HNO3、H2SO4;“四碱”系指KOH、NaOH、Ba(OH)2以及Ca(OH)2的稀溶液。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1、通过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了问题”。当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最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索中。
2、通过生活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及由之而形成的化学思维将不可避免地带入化学教学的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调节教学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确实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确实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一个引人人胜的实验情境.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能唤起、激发并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案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倒入几毫升稀硫酸,让学生观察现象;另取一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深入到硫酸中并与锌粒接触,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观察到当铜丝插入后,铜丝上有气泡冒出时,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怎样做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互动[J];考试周刊;2010年04期
[2]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年02期
[3]尚玉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2010年03期
【关键词】 高中化学;兴趣;教材;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要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给了学生们激动、兴奋、智慧,学生们能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体验着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这正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智慧、教学机智的体现、教师人格魅力所在。
一、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课堂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有形无形的训练,课堂变成了机械地训练学生的工厂。学生厌恶学校和课堂,甚至发生逃课和旷课。课堂上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整个课堂中弥漫着师生不融洽的气氛。教师完全不把学生当作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是把学生当成教师教学的无生命的纯客体。于是,学生的命运就很是悲惨了,训练、训练,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一道简单的四则运算数学题要做数遍,一个汉语字词要做若干遍方才罢休。所以,学生被折磨得丝毫没有活泼可人、个性鲜明和朝气蓬勃的儿童样,课堂从教育场所变成单纯训练孩子们的场所。这是典型的教育异化,这也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莫大悲哀。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享学生的快乐与成功,引导学生形成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情感体验。
1、自编诗歌巧记忆
化学内容知识点多、灵碎;难于记忆,容易混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记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通过自编诗歌加强记忆,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和归纳,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可编写成对联的形式:上联: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 下联: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 横批:精确配液
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可编成:氟、氯、溴、碘四元素,颜色渐深气变固,半径密度渐递增,熔点沸点亦上升;实验室制乙烯可编成:酒精硫酸一比三,催化脱水是硫酸。 温度速至一百七,不生乙醚生乙烯。
银镜反应的产物可编成: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羧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为记忆电解池中阴阳两极发生的反应可编成:“银环”嫁给“栓宝”,洋洋得意(“银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洋洋”: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这种采用自编诗歌记忆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加强记忆,且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通过故事潜移默化。在引导学生研究白磷的性质时,讲了下面一个小故事:这是电影《红石口》中的一个片段——敌特份子在我医药仓库的易燃物品中放了一个敞口的小铁盒,小铁盒中盛满了水,水中放了一小块白磷,狡猾的特务为了不让我公安人员发现其作案线索,他在小铁盒的底部中间钻了一个小孔,4个小时后,水流干了,白磷燃烧引起仓库失火……同学们,敌人狡猾不狡猾?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为国家效力?一个小小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促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爱国情怀。这一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无需空洞的说教,真正是润物细无声!
课堂决不应该成为单纯训练学生的场所,而应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和养成他们的发展性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教育机构。课堂不是工厂,课堂是一种教育场所。学生离开学校后,他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自行学习和能动地解决各种未知困难,仅靠课堂学习的一点死东西是绝对不能应付以后变化万千的实际。所以,学校课堂应该转向,从机械向学生灌输转向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和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思习惯形成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和能力就会比较好地向前跃进,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实现了,课堂的教学功能和作用也就体现出来了,学校的社会意义也就充分展现了。
二、合理处理教材
对于中学化学教材,有的教师是“教化学教材”,完全按教材规定的内容、结构以及次序等进行教学;有的教师是“用化学教材教”,把教材当作一种蓝本,根据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进行发挥和想象、重组和剪辑,进行有创意的艺术加工。我是赞成后者的,并且自已也在教学中积极地探索着。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可简化为“写”“拆”“删”“查”四个字。其中第二步“拆”,课本上描述为“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溶的物质、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这段话抽象难懂、不招边际,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不好把握。在学习初始阶段,我将这段话简化为:“三酸”“四碱”“可溶性盐”需要拆,其余不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随着后续学习的进行,对需要“拆”的物质范围也要适当扩大。说明:“三酸”系指HCl、HNO3、H2SO4;“四碱”系指KOH、NaOH、Ba(OH)2以及Ca(OH)2的稀溶液。
三、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1、通过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对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了问题”。当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最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探索中。
2、通过生活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及由之而形成的化学思维将不可避免地带入化学教学的课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调节教学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确实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确实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3、通过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一个引人人胜的实验情境.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能唤起、激发并维持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案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倒入几毫升稀硫酸,让学生观察现象;另取一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深入到硫酸中并与锌粒接触,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观察到当铜丝插入后,铜丝上有气泡冒出时,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认知冲突,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文俊;怎样做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互动[J];考试周刊;2010年04期
[2]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年02期
[3]尚玉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模式构建[J];教育教学;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