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索信息技术二轮选考复习困惑
【作者】 杜璐超
【机构】 绍兴市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从机考到笔试,差异巨大,作为信息技术选考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觉得笔试二轮复习最难,凭着三届选考生的执教经验,笔者尝试谋求相关策略,从而实现高效的复习教学。
【关键字】 二轮复习;学生兴趣;上机实践
浙江省高中从2014级学生起,选考科目实行“7选3”,我校信息技术选考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对于笔者而言,在这三个教学阶段中,最难驾驭的就是阶段三的二轮复习。
一、 直视教学现状——二轮复习举步维艰
[阶段一]:新课学习。学生表现良好,课上积极思考交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虽然加试题对于本校学生而言,比预期要难很多,可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师生配合,携手共进。
[阶段二]:全面展开第一轮复习。学生自知第一次选考即将到来,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课后疑难问答也较频繁。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好些知识点都复习不到位,但是这种师生齐心,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感觉,让学习呈现了一幅蒸蒸日上的好势态。
[阶段三]:二轮复习。笔者本想通过新一轮全面、系统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可是,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听着,随意地回答问题,并未深入思考,个别学生甚至不来上课……显然,积极性不高。虽然笔者尽量克服各种负面情绪,耐下性子,提高嗓音,期望感染到他们,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复习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欠缺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从高二就进入了高考状态,除了要完成语数英的学习外,又要准备10月份的选考,功课紧张,学习任务重,面对枯燥的讲解,难免兴趣不高,加之刚刚经历第一轮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复习,觉得老调重弹。
2.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
二轮复习课,几乎没有新的知识点,大部分时间,笔者都是全程讲授。所谓的信息课,学生却几乎连电脑都不用碰。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讲、记笔记。可这样的课就失去学科特色,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二、 关注学生经验——复习之路循序可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时候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谋求在课堂上华丽转身却遭遇风暴,也许本质原因是没有读懂学生。
1. 策略一——设置吸引亮点,唤醒学生兴趣
赫尔巴特在“统觉理论”中指出:“只有通过注意这个感官的大门,才能使新的刺激进入意识阀,进而才能发生统觉。统觉,或内在的感觉,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所谓统觉的条件,主要是指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在枯燥的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一些刺激学生感官的条件,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Photoshop复习课堂实录片段]:
师:从今天起要复习Photoshop,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My word with PSD》,同时请思考,这个视频中涉及到Photoshop哪些知识点?
生:反应热烈,注意力较集中,课堂伊始学生就表现出高涨的情绪。
[策略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整理、解答疑问。”视频能在最短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入课堂。疑问是激发求知愿望的原动力,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为后续课堂开展奠定基础。
2. 策略二——穿插上机实践,增强学生满足
俗话说“心欲求而得,口欲言而能”,有了兴趣,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味的教师讲解,学生往往觉得这是已经懂得的知识点,自然没有兴趣。因此,笔者认为二轮复习适量的上机操作仍是非常必要的。
[Flash复习课堂实录片段]:
师:在笔试题中,总是碰到声音同步属性的设置,现在请大家为该动画添加歌曲,通过尝试,总结4种同步属性的区别。
生:积极尝试,并总结(分心走神的人明显少了)
[策略分析]:对于可操作的知识点,只是教师讲解,学生参与度不高,也不利于知识地掌握。上机操作,不但可以激发兴趣,更能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提升,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 策略三——立足学考基础,发现加试技巧
兴趣和实践的前提是得用对地方,笔者认真仔细地分析了前四次的选考试卷,信息技术选考试题卷总共17题,选择题为9+3模式,非选择题为3+2模式,且每一题的考点大体一致。201804的选考刚刚过去,笔者让每一位学生写了考后心得体会。
由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在整张试卷中,学考比重更大,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教师觉得需要耐下性子,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好,并且强化VB加试题,同时单做题不够,还需总结一些加试题的答题技巧。
[策略举例]:加试题技巧——找对称代码
‘下列程序段实现数组C的合唱队列
m = (1 + n) \ 2
left = m: right = m
c(m) = a(n)
i = 2
Do While i <= n
If i Mod 2 = 0 Then
right = right + 1
c(right) = a(n-i+1)
Else
②
c(left) = a(n-i+1)
End If
i = i + 1
Loop
[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最后的加试题总有畏惧心理,由于考试时间紧,代码长,不熟悉程序,导致学生失分。但像此类填空题,学生若会运用对称代码思想不难发现②处该填写left=left-1。
所以,第二轮复习时可以细化,确定“基本知识点”为复习重点,发现一些加试题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考场短时间不至于迷茫,何乐而不为!
三、 反思触动心灵,复习之路豁然开朗
笔者经历了两次选考轮回,现在又面临进入第三次二轮复习,这个过程让笔者深有感触:
1. 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向实践学习,不断自我提问,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2. 只有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出发,制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经得起课堂的考验。
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多思考、多研究,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在浩瀚宇宙中,一粒尘埃的膨胀可以搅动整个银河系。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颗粒”,今天,也许我们还无法完全践行大师的睿智理念,但我们可以努力向这方向靠近,让枯燥的二轮复习不再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而是师生“两情相悦”的温暖课堂。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李其龙.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字】 二轮复习;学生兴趣;上机实践
浙江省高中从2014级学生起,选考科目实行“7选3”,我校信息技术选考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对于笔者而言,在这三个教学阶段中,最难驾驭的就是阶段三的二轮复习。
一、 直视教学现状——二轮复习举步维艰
[阶段一]:新课学习。学生表现良好,课上积极思考交流;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提出问题。虽然加试题对于本校学生而言,比预期要难很多,可大部分学生都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师生配合,携手共进。
[阶段二]:全面展开第一轮复习。学生自知第一次选考即将到来,上课注意力比较集中,课后疑难问答也较频繁。虽然时间紧,任务重,好些知识点都复习不到位,但是这种师生齐心,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感觉,让学习呈现了一幅蒸蒸日上的好势态。
[阶段三]:二轮复习。笔者本想通过新一轮全面、系统的复习,夯实基础知识。可是,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并不乐观。大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地听着,随意地回答问题,并未深入思考,个别学生甚至不来上课……显然,积极性不高。虽然笔者尽量克服各种负面情绪,耐下性子,提高嗓音,期望感染到他们,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针对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 复习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兴趣欠缺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从高二就进入了高考状态,除了要完成语数英的学习外,又要准备10月份的选考,功课紧张,学习任务重,面对枯燥的讲解,难免兴趣不高,加之刚刚经历第一轮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复习,觉得老调重弹。
2. 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
二轮复习课,几乎没有新的知识点,大部分时间,笔者都是全程讲授。所谓的信息课,学生却几乎连电脑都不用碰。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讲、记笔记。可这样的课就失去学科特色,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二、 关注学生经验——复习之路循序可行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有时候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思路谋求在课堂上华丽转身却遭遇风暴,也许本质原因是没有读懂学生。
1. 策略一——设置吸引亮点,唤醒学生兴趣
赫尔巴特在“统觉理论”中指出:“只有通过注意这个感官的大门,才能使新的刺激进入意识阀,进而才能发生统觉。统觉,或内在的感觉,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时候才会发生。”所谓统觉的条件,主要是指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在枯燥的二轮复习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一些刺激学生感官的条件,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Photoshop复习课堂实录片段]:
师:从今天起要复习Photoshop,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My word with PSD》,同时请思考,这个视频中涉及到Photoshop哪些知识点?
生:反应热烈,注意力较集中,课堂伊始学生就表现出高涨的情绪。
[策略分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整理、解答疑问。”视频能在最短时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入课堂。疑问是激发求知愿望的原动力,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为后续课堂开展奠定基础。
2. 策略二——穿插上机实践,增强学生满足
俗话说“心欲求而得,口欲言而能”,有了兴趣,实践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味的教师讲解,学生往往觉得这是已经懂得的知识点,自然没有兴趣。因此,笔者认为二轮复习适量的上机操作仍是非常必要的。
[Flash复习课堂实录片段]:
师:在笔试题中,总是碰到声音同步属性的设置,现在请大家为该动画添加歌曲,通过尝试,总结4种同步属性的区别。
生:积极尝试,并总结(分心走神的人明显少了)
[策略分析]:对于可操作的知识点,只是教师讲解,学生参与度不高,也不利于知识地掌握。上机操作,不但可以激发兴趣,更能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提升,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3. 策略三——立足学考基础,发现加试技巧
兴趣和实践的前提是得用对地方,笔者认真仔细地分析了前四次的选考试卷,信息技术选考试题卷总共17题,选择题为9+3模式,非选择题为3+2模式,且每一题的考点大体一致。201804的选考刚刚过去,笔者让每一位学生写了考后心得体会。
由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在整张试卷中,学考比重更大,基础知识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教师觉得需要耐下性子,将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好,并且强化VB加试题,同时单做题不够,还需总结一些加试题的答题技巧。
[策略举例]:加试题技巧——找对称代码
‘下列程序段实现数组C的合唱队列
m = (1 + n) \ 2
left = m: right = m
c(m) = a(n)
i = 2
Do While i <= n
If i Mod 2 = 0 Then
right = right + 1
c(right) = a(n-i+1)
Else
②
c(left) = a(n-i+1)
End If
i = i + 1
Loop
[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最后的加试题总有畏惧心理,由于考试时间紧,代码长,不熟悉程序,导致学生失分。但像此类填空题,学生若会运用对称代码思想不难发现②处该填写left=left-1。
所以,第二轮复习时可以细化,确定“基本知识点”为复习重点,发现一些加试题答题技巧,帮助学生在考场短时间不至于迷茫,何乐而不为!
三、 反思触动心灵,复习之路豁然开朗
笔者经历了两次选考轮回,现在又面临进入第三次二轮复习,这个过程让笔者深有感触:
1. 作为一线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己,善于向实践学习,不断自我提问,不断反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2. 只有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出发,制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经得起课堂的考验。
3.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多思考、多研究,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在浩瀚宇宙中,一粒尘埃的膨胀可以搅动整个银河系。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颗粒”,今天,也许我们还无法完全践行大师的睿智理念,但我们可以努力向这方向靠近,让枯燥的二轮复习不再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而是师生“两情相悦”的温暖课堂。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李其龙.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