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策略探寻
【作者】 张 雯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桃园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他们学习有效,我们教的效果才能得以彰显。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主题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特别是在践行新课标中,要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更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这股改革潮流中扬起了提效之鞭,也把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了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内容。虽然传统有很多可借鉴的方法,但由于学情的变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同,我们在实践中还需创新策略,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开启有效教学之旅。
提效策略之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时,他们才可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可能配合教师开展双边活动,积极努力的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发展自己地理素养,在提高学的效果中助推教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特别应抓好开课导入时的激趣。我们知道,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初始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地理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说,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导入,通过情境导入,通过故事导入,等等,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置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效策略之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生运用地图学地理的必需能力,没有这一能力做保证,就象有般有没帆一样,缺乏工具支撑。要知道,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区别其它学科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编排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越来越重视地图了,从教材看,现行教材中,地理图表约占教材内容的35%,教材图片丰富,图文并茂,图文互补,形象而生动,因此,人们这样说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地图语言有写与读两个功用。写就是制图者把制图对象用一定符号表示在地图上。读就是读图者通过对符号的识别,认识制图对象。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好一幅地图,往往会取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灵活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成效更显著。教学中,我们为了更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可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地图,因为多媒体的大屏呈现,以及随点随指的指向功能,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限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效策略之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源于生活的地理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这种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就以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为例,进行生活化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提效策略之四,搭建交流讨论学习平台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中学生把各自学习所获在交流中分享,就能对知识进行全面认识感知。而讨论就是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东西在讨论互补中释疑,形成共识。在践行新课标中,交流讨论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被我们教师广泛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将此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懂的地方表达出来,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发展认识,这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水价该不该涨的问题,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增强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思考地理问题和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的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教学有效性,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我们应为此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更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教学有效性,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以上方法只是我们实践中的一部分,远不能说明我们在探索提效路上的全部,但我相信,只要有颗务实之心,提效就在尽头。
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年。
[2]肖艳菊,试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
[3]李晓清,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2016年。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主题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追求。特别是在践行新课标中,要创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更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初中地理教学也在这股改革潮流中扬起了提效之鞭,也把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了课堂教学追求的重要内容。虽然传统有很多可借鉴的方法,但由于学情的变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同,我们在实践中还需创新策略,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开启有效教学之旅。
提效策略之一,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时,他们才可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可能配合教师开展双边活动,积极努力的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发展自己地理素养,在提高学的效果中助推教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特别应抓好开课导入时的激趣。我们知道,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初始阶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积极的作用。地理课堂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说,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导入,通过情境导入,通过故事导入,等等,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置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效策略之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读图识图能力是学生运用地图学地理的必需能力,没有这一能力做保证,就象有般有没帆一样,缺乏工具支撑。要知道,通过地图获取地理知识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利用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区别其它学科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编排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越来越重视地图了,从教材看,现行教材中,地理图表约占教材内容的35%,教材图片丰富,图文并茂,图文互补,形象而生动,因此,人们这样说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地图语言有写与读两个功用。写就是制图者把制图对象用一定符号表示在地图上。读就是读图者通过对符号的识别,认识制图对象。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好一幅地图,往往会取到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灵活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成效更显著。教学中,我们为了更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可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地图,因为多媒体的大屏呈现,以及随点随指的指向功能,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限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效策略之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源于生活的地理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这种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就以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为例,进行生活化教学,就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提效策略之四,搭建交流讨论学习平台
新课标倡导合作交流学习方式。实践也告诉我们,学习中学生把各自学习所获在交流中分享,就能对知识进行全面认识感知。而讨论就是把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东西在讨论互补中释疑,形成共识。在践行新课标中,交流讨论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环节,被我们教师广泛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也应将此运用到实际课堂中来,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懂的地方表达出来,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发展认识,这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例如,我们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庭是如何节约用水的,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水价该不该涨的问题,通过开展讨论活动,增强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思考地理问题和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断的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提高教学有效性,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追求,我们应为此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更有效的策略,来提升教学有效性,来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以上方法只是我们实践中的一部分,远不能说明我们在探索提效路上的全部,但我相信,只要有颗务实之心,提效就在尽头。
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年。
[2]肖艳菊,试析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
[3]李晓清,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