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作者】 夏红梅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家集学区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改课堂教学模式,重构评价机制,学生的创新潜能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才可能最快捷地燃起他们的创新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才能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技巧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教师有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寻找知识、处理知识、理解知识、掌握运用知识,达到一种自身的突破和超越。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启发联想,培养创新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可以说,数学是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通过联想,能够发现新问题,还能通过相关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联想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复习比的相关内容时,我出示一个“甲、乙两数比为3:2”的命题,引导学生从此命题出发进行联想。学生积极思索,大胆讨论,提出:乙、甲两数比为2:3;甲数是乙数的1.5倍;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占两数总和的■; 乙数占两数总和的■; 甲数比乙数多■; 乙数比甲数少■……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沟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可以开阔眼界,拓宽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二、操作实验,培养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手脑并用时,大脑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手使脑的功能得到发展,变得聪明,脑使手的技能得到训练,变得灵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是脑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规律,在动手操作中创新。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个体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剪拼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教师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可以引发思维的共鸣,从而确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如下图,梯形ABCD的面积是45平方米,高6米,△AED的面积是5平方米,BC=10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六年级期末复习试题)








  解析:因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也就是45=(AD+10)×6÷2,所以AD=45×2÷6-10=5米。又S△ADE=■AD×高,即5=■×5×高,所以可计算出△ADE的高是2米。又因为△EBC的高等于梯形的高减去△ADE的高,即6-2=4米,所以S△BEC=■×BC×4=■×10×4=20(平方米)
  三、融入生活,培养创新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常常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注意循循诱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某种商品,甲店的进货价比乙店的进货价便宜10%,甲店按30%的利润定价,乙店按20%的利润定价,结果乙店的定价比甲店的定价贵6元,求乙店的定价。
  解析:设乙店的进货价为1,则甲店的进货价为:1-10%=0.9
  甲店定价为:0.9×(1+30%)=1.17,乙店定价为:1×(1+20%)=1.20
  由此可得,乙店进货价为:6÷(1.20-1.17)=200(元)
  所以乙店定价为:200×1.2=240(元)
  答:乙店的定价是240元。
  四、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而不能灵活进行正迁移的情形,他们往往只会模仿一般的解题方法,造成解题思路窄、无新意、无技巧。若老师能抓住机遇,适时点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在势必会引发超群的思维效应。
  例如:在讲授应用题“机床厂制造一台机器原来用144小时,改进技术后,制造每台机器少用48小时,原来制造60台机器的时间现在可以多造多少台?”时,学生理解题意后,马上想出了一般解法:要求多造多少台,就是先求出现在制造的台数再减去原来制造的60台,即:144×60÷(144-48)-60。这时,老师提出“此题是否还有其他叫简便的解法吗?”这便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学生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时,就适当点拨: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内现在制造的台数会比原来的多?[因为一台少用48小时,那么60台就少用(小时)],假设把少用的时间利用起来会制造多少台?在这段时间内制造的机器是否就是改进技术后比原来多造的台数呢?经启发后,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过来,马上列出48×60÷(148-48)这一算式,从而使解题技巧有了新的突破。
  五、鼓励质疑,培养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想象。教师不但要给予适当的赞扬和肯定,还要及时地引导,促其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因此,只要在授课时,充分挖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换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多变的思维,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培养学生创造的潜能。
  例如:(1)在学习“数的表示”时,经过师生合作探究得出这样的结论: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可以明确地表示出数的性质(有始无终,有序性等等);但我们我们教师也可以趁此机会直观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比如把下图阴影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2)分数计算“■+■+■+■+■=?”,这道题看似复杂,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画出上面的图形,思路就会立刻清晰。即可转化为,■+■+■+■+■=1-■=■很快算出结果。
  六、营造氛围,培养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总之,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崭新的、有效的捷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参考文献:
  [1]林学英;;小学数学教学浅谈[J];学周刊;2011年21期.
  [2]徐国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1年Z1期.
  [3]王锋;;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研究方案[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4]子洲县高坪乡高坪坪学校 马东;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成绩[N];陕西科技报;2009年.
  [5]大方县文阁乡中心小学 杨天兵;试论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N];毕节日报;2010年.
  [6]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