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 耿婵婵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三中学
【正文】 【摘 要】 文章以“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开展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固然有其优势与特点,但是却无法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应用题而言,更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结合初中数学教材,有效开展应用题教学迫在眉睫。
2、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2.1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其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尚未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这样的现实恐怕很难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目的,而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很少甚至根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2.2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足
从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数学动机的不足是导致其应用题解题能力不强的有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听课发现的情况来看,学生往往疲于去追随教师讲课的节奏,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思考,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学生会因为自身学习动机的不足而很难真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2.3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恨不能在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应用题更是如此,恨不能将解题的思路、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一股脑全部抛给学生。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逐渐形成了做题—讲题—再做题的循环模式。与此同时,有的教师对题目根本没有进行认真、仔细和全面的甄选,导致学生渐渐产生了一种厌倦和疲惫的情绪。这种“为了应付老师而做题”的想法一旦出现,学生就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往往也就无法真正自己去思考、去解答问题。
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
3.1和谐、融洽、轻松的教学氛围很重要
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轻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求职欲望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为此,教师一定要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路人。
3.2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思考学生,学生不但很难消化、吸收各种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进而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真正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为他们自主思考、讨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3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初中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景创设,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大家应该都喜欢看电影吧?最近影院里正在热映《007》,大家都打算去看,可是门票只有13张,我们班有26名同学。我们用抽扑克牌的方法来决定谁去看电影。具体方法是这样的,除了大小王之外,剩余的52张牌,每个同学任意抽取两张,相加之和是偶数的同学就有就会得到电影票。请问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职欲望,也可以顺利相关知识点。
3.4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反思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反思,温故而知新。
第二,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目来说,由于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能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应用题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初中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廷志.浅谈初中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2]陈敬顺,董祥芳.初中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一直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固然有其优势与特点,但是却无法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应用题而言,更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结合初中数学教材,有效开展应用题教学迫在眉睫。
2、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2.1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其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尚未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这样的现实恐怕很难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的目的,而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下,很少甚至根本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2.2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足
从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生数学动机的不足是导致其应用题解题能力不强的有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听课发现的情况来看,学生往往疲于去追随教师讲课的节奏,根本没有时间去主动思考,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学生会因为自身学习动机的不足而很难真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2.3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
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恨不能在一节课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应用题更是如此,恨不能将解题的思路、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一股脑全部抛给学生。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逐渐形成了做题—讲题—再做题的循环模式。与此同时,有的教师对题目根本没有进行认真、仔细和全面的甄选,导致学生渐渐产生了一种厌倦和疲惫的情绪。这种“为了应付老师而做题”的想法一旦出现,学生就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往往也就无法真正自己去思考、去解答问题。
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
3.1和谐、融洽、轻松的教学氛围很重要
应用题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轻松的、和谐的、融洽的,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求职欲望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为此,教师一定要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路人。
3.2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预留必要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恨不能在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将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然而,效果却并不容乐观。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及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思考学生,学生不但很难消化、吸收各种数学知识,而且很容易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进而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真正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为他们自主思考、讨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3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初中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景创设,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概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大家应该都喜欢看电影吧?最近影院里正在热映《007》,大家都打算去看,可是门票只有13张,我们班有26名同学。我们用抽扑克牌的方法来决定谁去看电影。具体方法是这样的,除了大小王之外,剩余的52张牌,每个同学任意抽取两张,相加之和是偶数的同学就有就会得到电影票。请问这样的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职欲望,也可以顺利相关知识点。
3.4通过数学题目加强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必要的练习题目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题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点性
在题目练习时,将重点内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重点练习,加强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反思和归纳总结;在单元小结时,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回顾和反思,温故而知新。
第二,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反思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目来说,由于涵盖了较多的知识点,往往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多思维、多角度的思考,从而能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结语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应用题对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水平,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初中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廷志.浅谈初中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03.
[2]陈敬顺,董祥芳.初中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法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