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微课

【作者】 杨玉华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高寨小学



【正文】【摘 要】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用技术改变教学”的呼声日益高涨。“微课”由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一般时间短、内容少,有着清晰而明确的问题指向与目标导引。它的出现,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变革打开了新的视窗,提供了新的思路,创设了新的空间。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课运用过程中“盲目跟风”“草率照搬”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拟就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微课谈些肤浅认识。
  【关键词】 微课;课堂;运用

  微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视频,把各种教学资源应用到某个知识点或者不同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活动.它又被叫作微课程,不同于常规课程,短小精悍,只用来讲授某个知识点,阐释某个教学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微课属于现代化教育的创新形式,深受国内、外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开创了新的历史纪元,短小精悍的微视频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融入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某个具体教学内容为中心,具有清晰而单一的教学目标,主题非常鲜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微课的时间不长,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只有5~10分钟,正好符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微课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教学情境,适合各个阶段的学生,不用受到时空限制,学习非常自由,还能反复学习.
  一、微课前置:让教学翻转
  笔者认为,基于微课前置的教学翻转,其意义至少有三个方面。其一,凸显了学习主体。学生依托微课进行自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视频的暂停播放、反复播放或跳跃播放,因而真正拥有了控制学习速度、反思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式的自主权。其二,提升了教学效能。由于学生已有先行学习的经历,所以,课堂教学能够更直接、更充分、更深入地聚焦重难点展开,确保了数学本质的凸显。其三,贴近了现实常态。信息社会里,多数人面对新事物,都是先自由学习再运用交流。而立足微课的学习路径,无疑是现实常态的一个缩影。那么,基于微课前置的教学翻转,该如何实施呢?下面,仅就三个核心环节作出阐述。
  1.自学感知
  教师制作一段涉及本课知识点的微视频,由学生课前自行在线观看,建立起关于知识意义的基本认识。
  2.交流提炼
  观看微课后,学生已初步感知了相关新知。开课时,就需要由学生交流收获、探讨疑惑,在此基础上,全班共同梳理事实、提炼要点。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警惕的是,不能仅让少数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来谈观看微课的学习体会,而让其他人沦为“旁听者”。当“少数人的收获”替代、掩盖了“所有人的收获”时,交流是失败的。笔者认为,既然观看微课是每个学习主体都需要经历的环节,那么,展露想法也理应成为所有人都拥有的权利、都应承担的义务。所以,教师组织“交流提炼”这一环节时,要始终注意四个问题。第一,全体参与了吗?必须以“人人都是实践者”为基本原则,来思考组织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里集体汇总;也可以呈现一组检测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客观展露自学所得。第二,明确评价了吗?对于自学有成效、交流表现好的同学,教师应予充分表扬,为今后开展自学与交流树立榜样。同时,对于自学低效、交流被动的学生也应提出建议。第三,达成共识了吗?对于新课内容的基本要点,教师应在学生充分汇报的基础上帮助梳理、引领提炼,使之系统化、序列化。第四,重视质疑了吗?面对学生提出的客观困惑,如果教师只是形式化敷衍,而没有给予针对性、智慧式的点拨,教学翻转便不可能有实效。
  3.提升拓展
  经过交流提炼,新课的一般知识内容学生大多已能理解。此时,“教”的重点便落在了“变式”与“内化”上,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扎实地获得数学化提升。在这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现场质疑,即时设计,巧妙跟进,在释疑解惑中夯实认知;可以聚焦课时重点,组织再次探究,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可以直面学习难点,展开专项活动,破解学生的思维瓶颈。
  二、微课中置:促目标达成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其作用远远不止于辅助课前自学。短小精当的微视频,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穿插于课堂环节中,成为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的重要“利器”。当然,课中穿插的微课比课前自学的微课应更简短,重在聚焦一个问题,来展现其他教学手段较难体现的动态思路,并根据现场互动的客观需要随机播放、反复播放,实施有效的学习刺激,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1.展细节,明规范
  合理运用微课,能弥补传统手段的客观不足,让教学细节充分放大,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清晰地领会规范。
  2.展过程,明策略
  对于程序性较强的学习任务,运用微课能清晰展示行动流程,并可通过视频回放、快进等方式,有的放矢地加以强化。
  3.展思路,明原理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习题,教师可在课前录制好“解题指导微课”。当学生在课堂现场自主完成问题解答,并充分进行交流分享后,教师便可播放微课进行策略引领,为全体学生完整展现解题思路、精要剖析步骤原理,达到反馈、纠错、提炼、强化的教学目标。
  三、利用微课资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对比的这种教学手段,由于不少的数学内容都会牵涉到非常接近的特点,通过对比,能够非常清晰地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点进行比较,从而锻炼出学生对于问题的细致观察的能力。运用现代微课下的数学资源,不仅能够较快地将教学大纲中的任务完成,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对待科学的一种端正的态度。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将这一个礼拜的天气温度情况进行展示,运用折线图来体现出这一周的降雨量是怎么样的,学生通过图形的对比,明白了这之间的区别和关联,很准确地将数学知识内容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从而积极地去学习数学知识。随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逐步更新着,运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应该多在备课的过程中,录制一些微课资源,在教学中加以适当地利用,这样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