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的思考

【作者】 罗 静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点感想与做法。  
  一、注重朗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以读为本,这一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提倡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一篇范文,只有让学生去诵读、去领会、去涵咏,方能得其妙处。多读少讲,久而久之,形成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二、创设开放型课堂环境,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  
  1. 构建开放型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如,有的学生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等等,这些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新教材教学中,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2. 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也可以带学生到工厂参观。如在室外,可分组阅读,也可以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三、开放教学内容,拓展阅读空间  
  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1、加强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社会)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以往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又如我在教学《景阳冈》、《草船借箭》这类课文时,我将前瞻性课外阅读与鉴赏性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围绕课文内容阅读有关书籍,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再去欣赏原著。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2、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因此,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等均可,让学生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同时,要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个人思想升华的主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立足阅读,让学生在理解中获得更多,更深刻的知识,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精神粮食的途径。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充满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魏微“语文‘新课标’指导下的几种阅读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6年07期
  [2]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3]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J]《教材与教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