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做与思的融洽思维

【作者】 曲 靖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石化第十小学



【正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多数学生都有兴趣来参与课堂活动,但是有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而不去想为什么?把科学素养的理念贯彻到科学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的科学知识。
  一、做与思的融合,发动学生做与思的意识
  构造各种各样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可以多多建设教学情境,如物体展示、安庆引导、实力操作、实地观看、活动展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特别是活动的成功运用,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促使做与思的融合。
  创造设立合适的教学情景必须要有创新意识,选择各种角度作为切入点,这样能够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对于空气,大家还了解哪些相关的认识呢?”学生议论一下。教师对学生的掌握给出一定积极评出,从而深入到学习中。教师能力迅速提高,备课认真,因为要求教师要掌控课堂,解答疑难问题。
  二、 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做与思的融合思维
  学生扩展面大,提出很多问题,积极动手,主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以《运动和摩擦力》和《滑动与滚动》为例,学生课上积极动手,主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又提出把小车换方向,侧面,倒转,上面等于桌面的摩擦力会什么样?然后,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动手,主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还有提出:把平面粘上胶后,小车的受到的摩擦力会有什么变化?积极动手,主动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性思维在教学《测量水的温度》时,教师准备了不同温度的水和温度计,让学生操作测量温度,并研究温水变凉的过程。教师给学生做操作示范,学生开展实际活动。比如温度计的种类都有几种?其它温度计可以测量水的温度吗?实际应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同一杯水不同同学测量的为什么会有差异?水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温水变冷有什么规律,需要多久测下水温呢?
  三、 学生做与思的和融个性
  为提升学生做与思更好的结合,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也就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不二选择。如教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各种变化,之后按照不同的认知程度来分学习小组,给他们几天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研究实验,观查阳光下物体的长短与方向的改变,并最终收集数据。
  在各种设计方案,很多学生认真的思考。有的小组是这样做的:在操场上找到一个长方形的物体为参照物,用它来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每次课间活动都观测记录一次。有的用一个同学来当做参照物观察,还有的同学动手制作参照物来观察……我对学生实验做出很积极的评价,学生也积极展开各种实验操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解除疑问,很好的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是“做与思”融合的结果。学生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解答了一部分,还有的让学生之间互相解答,学生查阅资料。
  其中有几个,还设计了实验(课本之外的内容),在我们实验室,学生自己做,并整理数据,分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是学生设计的实验及数据
  四、 学生做与思的融合理念
  小学科学和学生平时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做教学设计,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尽快的建立和完善认知体系。小学生生活背景、环境等方面有的存在个体上的不同,教师可以开展学情调查,知道各个学生的实际认知,针对性地给出很好的引导,
  如教学《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时,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生活经验,所以很可能一开始就会有学生给出“颜色深吸热多”等等的回答,如果上课时出现这种情况,也不会影响课堂继续展开究活动。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找到证据。教师需要为同学准备温度计和颜色与粗度都不同的纸袋。根据教材内容分成小组,让各个同学自己开展实验。因为大家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认知,因此比较容易给出实验结论。教师让所有学生对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评价,给出比较统一的认知。
  让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自然要产生多元思维活动。整合所有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给与总结,也需要学动思维运动,形成较为完善的实果总结。 下面是学生设计的实验及数据:
  实验名称: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探究
  实验目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相等时,两个物体重量的差是多少?
  实验用具:测力计、钩码(每个重50克)、小木块、小车(带轮子)
  实验步骤:
  用测力计测量小木块重量和在平滑桌面滑动摩擦力。
  用测力计测量小车重量和在平滑桌面滑动摩擦力。
  在小车上加用钩码,看看用几个钩码可以让小车和木块的摩擦力相等。
  记 录 表1




  记录表2





































  当加到24个钩码时与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相等了。
  计算小车和钩码的重量是:1.7牛+0.5×24=13.7牛
  与小木块重量差为:13.7牛-1.4牛=12.3牛
  结果分析:
  当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相等时,两个物体重量差很大
  测力计分辨率低,最小为0.1牛。测量手法不同,结果不同。要求保持平稳,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