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作者】 罗敏凯
【机构】 广西北流市西埌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今进行素质教育的热点。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精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更加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知识本位转变为发展为本位,搞好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教学策略的研究,这对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策略的理解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
“自主”意味着学生学习个体的自主能动性,标识着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方面的一种积极状态。
在教育领域“自主”既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又是优质教育的必备前提条件和手段。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品质要受到教育者的保护、培养和发展,而不能以教师的意志和工作来取代甚至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尤其是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就不得不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动学习为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是自主的、能动的、积极的创造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够实现,除此,别无它途。
2.对教学策略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因而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
教学策略设计,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设计者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教学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包括: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下面就教学形式和方法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入中的培养策略。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观念对新知进行分析、概括,使知识得到同化。在旧知转化为新知的过程中,问题起作重要的作用,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她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和创造的萌芽。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也不可能有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习。
好的导课方法可使学生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需精心设计策划,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比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我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们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争先恐后、想法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中的培养策略。
获取数学知识不能依赖老师讲解、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通过探索、思考、实践,主动获取。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在这个同时要注意创设探索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数学问题。
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适时点拔。如:在上例提出让学生帮忙解决难题后,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画出的圆有的与一边相切,有的与两边相切,有的与三边相切,甚至还有画的过了边界,老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操作。有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探索性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而产生的思想、见解、发现,从而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的气氛,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学生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及独到见解,教师进行适度赞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让同学们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学为教服务”为“教为学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大纲、教参、教材进行备课,依据教案上课。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为老师顺利完成教案内容服务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结果,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使备课备学生落到实处,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发展考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前备课、研究的是教材,考虑的是教法,真正想到学生的很少。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讲他们最需要听的问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运用教材、超越教材。从我们教师的随堂听课,或者是研讨课、评优课,我们都不难看到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使我们的教学成为由学生带着走进教材,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教材互动。例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实习作业一节,很多学生对“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1)指导学生自己选题:有的选学校旗杆、电线杆的高度、通讯信息接收塔、还有的测量六层居民住房的高度,学生交上来的实习作业上的测量对象真可谓丰富多彩。(2)组织学生自制测倾器,我自己先把教学用的量角器用螺丝钉、螺母和一根长1.4米的木杆连在一起,改制一个简易的测倾器,讲清制作方法后,要求学生回家自制。学生有的用半圆形木板、有的用半圆形厚包装盒,并标上刻度,完成测倾器的制作。(3)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进行测量活动,并如实填好实习报告。(4)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的优秀实习报告在班级数学园地进行张贴,供学生课后讨论思考,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也将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发挥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中注意思维多向性的同时,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从课内辐射到课外,多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更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到的知识经受考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与教学策略的理解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解。
“自主”意味着学生学习个体的自主能动性,标识着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动性方面的一种积极状态。
在教育领域“自主”既是教育教学的目的,又是优质教育的必备前提条件和手段。一方面,学生的自主品质要受到教育者的保护、培养和发展,而不能以教师的意志和工作来取代甚至扼杀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尤其是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就不得不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动学习为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是自主的、能动的、积极的创造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够实现,除此,别无它途。
2.对教学策略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思考,策划和谋略。因而选择教学策略是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工作步骤。
教学策略设计,从宏观上来说,首先是设计者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育价值观,各种教育、教学流派所提出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包括:划分教学单元、课时、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下面就教学形式和方法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能力在引入中的培养策略。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观念对新知进行分析、概括,使知识得到同化。在旧知转化为新知的过程中,问题起作重要的作用,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她孕育着极大的智慧潜力和创造的萌芽。创新离不开对问题的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问题的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也不可能有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之间思维的激烈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学习。
好的导课方法可使学生兴趣盎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需精心设计策划,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比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我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们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争先恐后、想法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中的培养策略。
获取数学知识不能依赖老师讲解、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通过探索、思考、实践,主动获取。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在这个同时要注意创设探索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实际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数学问题。
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知表象,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如阅读提纲、自学方案、学习用具、实验设备等,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感悟,给学生时间去体悟,给他们空间去创造,给他们舞台去表演,让他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教师适时点拔。如:在上例提出让学生帮忙解决难题后,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个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画出的圆有的与一边相切,有的与两边相切,有的与三边相切,甚至还有画的过了边界,老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操作。有疑难问题可以小组合作完成,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求水平。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探索性的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在探索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考而产生的思想、见解、发现,从而解决问题,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最好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之中,营造一种宽松、融洽、愉快、自由、坦然的气氛,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学生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及独到见解,教师进行适度赞扬,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让同学们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
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学为教服务”为“教为学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下转第69页)(上接第70页)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大纲、教参、教材进行备课,依据教案上课。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是为老师顺利完成教案内容服务的。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结果,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使备课备学生落到实处,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为学生发展考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受到学生的欢迎。以前备课、研究的是教材,考虑的是教法,真正想到学生的很少。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讲他们最需要听的问题。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运用教材、超越教材。从我们教师的随堂听课,或者是研讨课、评优课,我们都不难看到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能根据学生实际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使我们的教学成为由学生带着走进教材,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与教材互动。例如: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实习作业一节,很多学生对“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高度”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1)指导学生自己选题:有的选学校旗杆、电线杆的高度、通讯信息接收塔、还有的测量六层居民住房的高度,学生交上来的实习作业上的测量对象真可谓丰富多彩。(2)组织学生自制测倾器,我自己先把教学用的量角器用螺丝钉、螺母和一根长1.4米的木杆连在一起,改制一个简易的测倾器,讲清制作方法后,要求学生回家自制。学生有的用半圆形木板、有的用半圆形厚包装盒,并标上刻度,完成测倾器的制作。(3)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进行测量活动,并如实填好实习报告。(4)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的优秀实习报告在班级数学园地进行张贴,供学生课后讨论思考,这样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付出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知识也将会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发挥作用。所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中注意思维多向性的同时,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从课内辐射到课外,多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吸收新信息、新知识、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与更新。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拓宽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让学到的知识经受考验。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重视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