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提问策略
【作者】 冉 鹏
【机构】 贵州省凤冈县第二中学
【正文】 在阅读课中,英语教师采取正确的提问策略,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为此,我就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观点。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阅读课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笔者研究了众多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中的提问,发现了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1、问题类型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所提的大多是展示性问题,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和结果等。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停留在对所阅读课文的表层理解层次上,学生可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这类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但其答案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锻炼。
2、追求提问的频度,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不足
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就是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的革新。事实上,盲目多问就会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盲目赶进度,即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要求他们作答。思考时间的不足使得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低,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3、寻求答案的唯一性,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希望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符合教师的设想,因为这样可避免课堂教学“旁生枝节”,保证教学活动能按时完成。有的教师不但将学生有创见的回答视作不准确的答案,还把他们提出异议的行为视为“捣乱”。此举扼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提问策略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教师要在阅读课中合理地运用提问策略,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1、提出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中明确提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顺序、因果关系等。例如:“When was he born?”“Where did he go then?”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的语言交流中使用的大多是为了获取未知信息而提的参考性问题。这类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是对认知水平更高层次的考察,需要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断和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参考性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有创见性的表达。
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前提。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后,教师应顺势提出归纳性、推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强的参考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2、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教法应是学生的学法。”教师本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提问,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学生通过教师提问的启发,从课文对话中发现了鲜明对比。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刚才讨论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的提问帮助学生学会了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内在实质的方法。
3、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学生思维品质上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明显发展,他们在学习上喜欢以新异独特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课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日本学者恩田彰对高创造性学生的研究表明,他们思考任何问题都不为教师的意见所左右。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要斥之为“怪”或“捣乱”。实际上,这种“怪”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学生说明他的观点是有价值的……”是托兰斯提出的教师尊重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原则。教师只有在对待学生的回答时坚持这些原则,才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
4、采取合理的反馈策略,保证提问的效果
反馈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前者通常指肯定的评价或表扬,或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或加以点评;后者指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立即加以纠正,或者忽略甚至批评学生的回答。
处理学生的错误或失误是一门艺术,是对教师素质的重大考验。All wright & Bailey强调,至少应用treatment而不是correction来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时出现的语言形式上的错误,教师不必逐个纠正,让学生勇敢地进行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必要纠正的,如思路方面的错误,教师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空间,逐步培养其自觉修正自己错误的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热情的目光、和蔼的微笑,能传递自己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教师贴切、得体的表扬和鼓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发表意见的主动性。教师应多进行积极的反馈,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问答活动的积极性,使课堂提问顺利而高效地进行。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阅读课中,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教学手段。笔者研究了众多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中的提问,发现了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
1、问题类型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所提的大多是展示性问题,如: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和结果等。这类问题只要求学生停留在对所阅读课文的表层理解层次上,学生可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这类问题虽然有助于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但其答案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锻炼。
2、追求提问的频度,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不足
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就是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的革新。事实上,盲目多问就会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盲目赶进度,即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要求他们作答。思考时间的不足使得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低,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
3、寻求答案的唯一性,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希望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符合教师的设想,因为这样可避免课堂教学“旁生枝节”,保证教学活动能按时完成。有的教师不但将学生有创见的回答视作不准确的答案,还把他们提出异议的行为视为“捣乱”。此举扼杀了学生可贵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提问策略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教师要在阅读课中合理地运用提问策略,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1、提出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主要涉及文章中明确提及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顺序、因果关系等。例如:“When was he born?”“Where did he go then?”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究表明,自然环境中的语言交流中使用的大多是为了获取未知信息而提的参考性问题。这类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是对认知水平更高层次的考察,需要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借助已有的背景知识(包括社会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经验等),透过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去推断和理解作者的真实意图、文章的主题,或预测后续事件等。参考性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有创见性的表达。
教师提出的展示性问题是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思想的前提。在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后,教师应顺势提出归纳性、推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强的参考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和发展高级思维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
2、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教法应是学生的学法。”教师本人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通过提问,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学生通过教师提问的启发,从课文对话中发现了鲜明对比。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对刚才讨论过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便能水到渠成地发现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的提问帮助学生学会了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内在实质的方法。
3、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学生思维品质上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明显发展,他们在学习上喜欢以新异独特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阅读课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日本学者恩田彰对高创造性学生的研究表明,他们思考任何问题都不为教师的意见所左右。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要斥之为“怪”或“捣乱”。实际上,这种“怪”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向学生说明他的观点是有价值的……”是托兰斯提出的教师尊重与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原则。教师只有在对待学生的回答时坚持这些原则,才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
4、采取合理的反馈策略,保证提问的效果
反馈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前者通常指肯定的评价或表扬,或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或加以点评;后者指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立即加以纠正,或者忽略甚至批评学生的回答。
处理学生的错误或失误是一门艺术,是对教师素质的重大考验。All wright & Bailey强调,至少应用treatment而不是correction来对待学生的语言错误。对于学生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时出现的语言形式上的错误,教师不必逐个纠正,让学生勇敢地进行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对于有必要纠正的,如思路方面的错误,教师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自我修正错误的空间,逐步培养其自觉修正自己错误的能力。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热情的目光、和蔼的微笑,能传递自己对学生的信任与鼓励;教师贴切、得体的表扬和鼓励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发表意见的主动性。教师应多进行积极的反馈,给予学生充分的情感支持,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问答活动的积极性,使课堂提问顺利而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