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减轻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过重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李桂艳

【机构】 广西北流市永顺小学



【正文】  【摘 要】 语文作业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语文学习要“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课内长筋骨,课外长肌肉”。要提高“练筋骨、长肌肉”的功效,就必须优化作业的设计,转变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方式,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作业改革,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让学生既减负又增效。
  【关键词】 减负增效;优化;语文课业;设计

  学习时间过长、家庭作业太多、睡眠时间太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引起了家长、学校、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课程改革直指“减轻课业负担”。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此,政府和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成效却不十分明显,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更甚从前。
  到底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一段时间以来,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的原则,我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改革语文作业几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间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刚刚开始学习就不想学的儿童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的一切设想都会落空。”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刚刚开始他的学习生涯时就不想学,不爱学了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有的是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倒了,有的是被学习的困难吓倒了,有的是对单调的学习生活厌倦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这不值得我们教师深思吗?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马马虎虎,或过分伤害,而使孩子的童心泯灭,而走入歧途,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势在必行。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让学生课业合理化。为了改变当前教学中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特别要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下功夫,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改革语文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策略
  1.“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多可少,可自行设计也可广泛参考。
  2.“疑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任何方面的疑问都可以提,可以是关于课堂、当前单元的疑问,也可以是本学科的其它内容。唯一的要求是:对于自己的疑问先尝试写出解决方案。
  3.“对话作业”。目的是让学生释放自我,拉近师生情感,形成合力,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大胆地与老师对话,说出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
  4.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有差异、分层次的作业
  以往的课外作业,不管学生的层次、类型和个体差异,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吃不了”,这势必会成为部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作为个体,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性格和个性都不相同,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也略有差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的课外作业也应是有差异的。
  为此,我们设计了分层作业和套餐作业,语文能力强的学生、语文能力中等的学生以及语文能力比较低的学生基于自身水平和当天学习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和不同数量的作业,可多可少,可难可易,可以抄写,可以习作,也可以是读书。譬如,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可以不做基本题目,语文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写生字的遍数一般也不超过三遍。如果有学生对当天的生字已经会认也会写了,就不用再回家抄写生字了,他可以选择别的作业,如阅读其它书籍或写随笔等。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为所有学生留出更多的闲暇用来开展更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踏踏实实地读通一本经典,或者发展其它的兴趣和爱好,尽量不让机械、重复性、低价值的作业占据学生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5.变单一形式的作业为多种形式的作业
  传统的习作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学生回家写。而许多习作题目并非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普遍感到没有多少话说,作文也就成为让他们心烦的一种学习活动。实际上,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和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下来就是作文,作文也就不难写了。
  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之一,学习中的观察、思考和收获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重要素材。按照这样的理念,我们尝试开展了把习作作业和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的作业设计活动。
  我和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几个学科老师一起进行了研究,共同设计了数学作文、音乐作文、绘画作文和体育作文等学科作文作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让学生找到了习作的丰富的素材,不感觉到作文的难写,又帮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温习各科学习内容,回味学习中的感受,进一步促进了各科的学习。在其间,我们不作硬性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去写。同时,这些科目的习作不是同步进行的,没有给学生增加负担。
  6.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语文与别的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作为学生的母语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或者说是学生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语文的天地最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也最广阔。
  对低年级学生,我们提示和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读书、识字。譬如: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认读路牌、店名等;在外出游玩时认读名胜古迹介绍;在超市购物时,认读商品包装说明,和家人一起交流聊天,等等。
  对中、高年级学生,我们则要求他们回家尽可能每天看新闻,和大人一起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搜集广告语、标语等,对听到或看到的要留心、体会,把观察到的和体验体会到的随时写下来。
  通过这些形式,语文作业就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其它各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就拓展了语文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小学生语文学业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沉重的、敏感的话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把学生从繁重的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心灵受到洗礼,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愉快充实地开始他们的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