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作者】 郭守龙

【机构】 青海省互助县教育局教研室



【正文】  【摘 要】 经典阅读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留存的精华,学生通过经典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初中语文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中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目前初中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地进行经典阅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在经典名著中自由的翱翔。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只有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读物。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获取教学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听觉和视觉的刺激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就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角色扮演对文章中的一些情节进行表演,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文章中的内容,从而加深印象,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吸引学生去阅读原著。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十分关键,不同的经典阅读文本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征,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学生只有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初中生对于课外阅读是比较盲目的,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跳读、略读、默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时使用不同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最好在三天内读完一本书,每天的读书时间应该为一到两个小时,避免读书时间过长引起大脑疲乏;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笔记,将书本的要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班级上可成立阅读小组,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3.引领学生体验审美愉悦
  文章、书籍是作者情感寄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经典阅读中,作者的情感更加浓厚与深远,此时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时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理解文章的精髓。例如,讲解的《归园田居》时,处理表现手法以及意境的讲解外,还需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作者归隐的原因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作者的情感,进而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经典阅读的指导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5.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上的内容毕竟有限,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同时,鼓励他们多外出实践,走出校园,走出家庭,开阔眼界,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获得对美的感受,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然后再到书中去寻求答案。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话剧表演、讲故事比赛、文化节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活动,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学习后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城南旧事》的阅读;而《智取生辰纲》课文学习后就可进行《水浒传》的阅读等。为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旅游,从而开拓视野,如《三峡》一文的学习后,家长在假期就可带领孩子去三峡游玩,从而身临其境的对三峡进行感受,加深书本知识的印象。
  6.开发阅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经典阅读的缺失是目前初中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阅读,二是因为学校古典书籍资源的匮乏。因此,要解决初中生经典阅读的困境,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需要积极整合资源,为学生办借书证,教师开展讲座,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学生交换读书,互相交流心得。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不定期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总结自己的阅读方法,以供大家学习。例如,充分开发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将各种资源(包括个人、班级、学校和社会等)进行整合,通过图书交流会的举办,实现书籍的借阅与交换,营造浓烈的阅读气氛;同时借助公共资源(包括书店、图书馆等)集体办理学生借书证,进而扩大阅读资源。同时,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初中学生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对青少年经典阅读习惯的培养,积极订购课外读物等。
  7.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经典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提出2—3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独自进行阅读,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达到相互合作的效果,在探讨的同时,学生可以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和阅读方式,改善自身的阅读存在的不足。在课余时间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积极参与学生对经典名著的讨论,并适当的做出指导。通过这一过程,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升文化素质与修养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尤为重要。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耿勤格。《提高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路浅议》[J].学周刊,2015.32
  [2]闫雪。《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3]李博学。借用名著经典阅读,提升农村初中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