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班幼儿关爱情感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孙 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儿童时期自我意识中的重要成分是“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四二一式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孩子从小感到“至高无上”、“惟我独尊”,家长完全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位置,使他们得到了父辈和祖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许多家长只知道一味的对孩子“施爱”,而不懂得引导孩子去感受理解成人给予他们的种种关心和爱护。 
  【关键词】 小班幼儿;科技教学;关爱情怀

  关爱情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在幼儿园中,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力求做到家园配合,在家庭中,父母长辈互相关心、爱护的良好家庭氛围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对孩子良好的关爱情感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引导幼儿在交往的各种环境中关心、帮助别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关爱情感更加稳定和发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要让孩子学会爱,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孩子才入园,分离焦虑还没有过渡好,这时候他们哭闹,心情很沮丧,特别需要别人的关爱。这时候,特别适合对幼儿爱心的培养。我们会给中班的哥哥姐姐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说,当小弟弟妹妹哭的时候,你可以给他们擦擦眼泪,安慰他们,出去活动的时候,一个大孩子拉一个小孩子的手,陪伴他们做游戏。在这样一个有着浓浓爱意的环境之下,孩子很快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同伴对他们的关爱。除此之外,也应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晨间接待时老师在门口热情的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休息时,找孩子谈谈心,对特别的孩子给予特别的爱;午睡时,轻轻的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女孩梳漂亮的小辫;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等,让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爱。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按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运用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例如:主题活动“他怎么了”,目标是培养幼儿辨别不同的情感表情,体会他人心情与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活动从一副表情图开始引发了幼儿对表情的兴趣,我们首先进行了“表情分析”的活动,请幼儿观看表情图,分析不同的表情,再通过游戏“猜猜我怎么了”让幼儿表演不同的表情。接下来就请幼儿说说不同的表情有什么不同感受,推理一下发生了什么不同的事会有这种表情。然后,我们又通过讲述故事的活动让幼儿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情,体会不同人物在不同角度的情绪和感受。再运用情感追忆法,焕发幼儿生活中已有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的区别各种情感。尔后再通过情感换位法让幼儿对某件事进行情绪情感体验。如:“手绢找不到了”、“刚才不小心摔倒了”、“生病了”、“玩具被小朋友弄破了”、“别人得到小红花了”等等。在情感换位和情感追忆中,幼儿置身其中,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体验他人的处境及想法。此后,我们又进行了情境表演,在表演不同角色中进一步体验不同的情感。我们还在班中建立了《观察朋友记录册》,在家中建立了《观察妈妈记录册》,分别记录下朋友和妈妈的表情,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自己这时应该怎么办。我们还学习了表情歌、进行表情统计、制作表情手指偶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在反复的直观强化后逐步形成良好的关爱他人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适宜小班的系列活动 
  情境表演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形象又具体的活动形式,强调在活动情境中完成活动目标:幼儿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结合的。它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之下,通过幼儿自身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故事内容,使老师的教育意图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与接受,有如身临其境一般。这种教育形式适合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尤其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小班进行了故事与情景表演系列活动。首先,在选材上以情节简单、人物简单、幼儿都喜欢的动物形象为主,力求对话少而精,并且紧扣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表演很容易就掌握故事的内容、情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故事及情境表演系列活动“三只蝴蝶”、“三只羊”、“三只小猪”、“金色的房子”、“司马光救小朋友”、“孔融让梨”、“三个和尚”等。温馨时光系列活动。“炊事员”、“保健员”、“保育员”、“资料员”、“门卫”。帮家长做事系列活动:“和父母去锻炼”“走冰路”“和家长去买菜”“和家长散步”“收拾碗筷”“制作贺卡”“打电话问候新年好”等。 
  四、适时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随机教育活动。即在教师计划之外的,随客观提供的教育情境而临时组织的教育。随机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例如:一次班中有一名小朋友生病了,抓住这次教育机会,我们请幼儿说说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体验生病人的痛苦。从而引发了幼儿探望生病人的愿望,还想出了一些安慰生病伙伴的方法。然后根据幼儿们的建议,我们用手机给生病幼儿打了慰问电话,还制作了慰问品在那个小朋友来园时纷纷送给他,还学会了说许多慰问的话等等,让这名小朋友和他的妈妈非常感动。还有一次班中的午点苹果多了一个,老师抓住这次机会开展讨论“多的苹果给谁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说“给生病的小朋友吃吧”“给个子小的小朋友吃吧”“给新来我班的小朋友吃吧”一个苹果引发了幼儿关心别人、谦让伙伴的情感。
  五、创设“爱”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让幼儿时刻注意关心动物和花草,教师应该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应以积极的口吻,温柔的动作、耐心的态度去感染幼儿,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我们要做一个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我们的孩子,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为分享日,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食品和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六、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七、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幼儿的关爱情感教育
  教师在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学生的关爱情感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幼儿,教师在应用一些素材时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关爱情感的教学是一种情感上面的双方面的交流与引导。作为幼儿,他们的世界是空白的,教师对于他们的首次教育就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建议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内容比较简单有趣,画面鲜艳吸引人注意力的有关关爱的动画。幼儿天生就注意力不集中,那么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动画就可以迅速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教师就可以用这个动画的内容来进行课堂的讨论,动画中那个角色的行为对不对,不对该怎么办?对的我们是不是该向他学习等引导式学习。逐步地引导学生进入动画中角色的状态,让学生自己体验是非对错。
  总之,幼儿期是关爱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老师能有意识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久而久之,经常受到感染和影响的幼儿,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良好的关爱品质。
  备注: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课题批准号:SDJG13517125 
  参考文献:
  [1]丁萌芽;借助民间故事教学培养幼儿关爱情感[J];新课程(综合版);2018年03期
  [2]徐君素;亲亲自然角 关爱伴我行——浅谈小班幼儿关爱情感的培养[J];新课程;2018年03期
  [3]刘小霞;试论幼儿教育要注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