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写景类习作之教学策略
【作者】 周兆霞
【机构】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南塘中心小学
【摘要】 小学写景类习作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一个难点。要使学生能够仔细发现大自然的美,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写成好的文章,并非易事。为此,可以从观察、发现、方法等寻找写景类习作之教学策略。
【关键词】 观察 发现 主次分明 动静结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作文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然、发现自我”。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写景类习作中,发现自然之美,感受大自然的震撼,从而写好作文呢?
一、用心观察,发现美
清晨,太阳跳出地平线,渐渐绽放光彩,霎时间光芒万丈,普照四方,不禁令人赞叹!夏夜里,繁星布满夜空,映衬出一片浩瀚无垠的苍穹,真是美不胜收!远观高山巍峨,近听大海呼啸,春季百花争艳,秋季落英缤纷!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景物自有其美,但我们却在生活中渐渐忽略了它们。
用心观察是写好写景作文的第一步。其实,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为此,我们在写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指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变化。可以运用观察日记的方式,让学生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变化等角度去细致观察,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引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慢慢的他们就会发现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而已。一切美好的词藻、文章都是来源于生活。
二、主次分明,突出美
写景状物散文中的“景”“物”是主角,是情感表达的具体实在的载体。比如,五年级下册的《草原》,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其次,表达方式上以描写为主,辅以议论、抒情、记叙等手法。比如,五年级上册的《珍珠鸟》就主要运用了记叙,抒情的手法。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景物描写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文章描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所描写的景物如何美,而在于无论你写了多少处景物,必定有一处是重点描写的。否则,你的写景作文就成了“流水账”,景点很多,却都一笔带过。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时,要让学生确定自己所要描写的主要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与特征,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季节顺序、游览顺序等等有次序地描写,写出该景物与其它景物的不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凸显出该景物独特的美。
三、动静结合,修饰美
写景类习作要抓住和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主题独特真诚的感觉和情怀。景物描写分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果说景是“静”的,那么与景相对应的人物的活动:如游戏、奔跑,动物的奔腾、飞翔,风雨雷电的交相辉映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动”。它们的活动会给静止的画面增添活力,给读者一种亲切感。比如在描写森林公园时就可以用公园中随风舞动的杨柳,湖面荡漾的波纹,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声来映衬森林的静与绿。
写景类习作中,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加强景物的形象性,文章更加出彩,让读者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景物描写时恰当使用修辞方法。例如:想象,我们可以将写景当成画画,给画面配以和谐的色彩,大胆的想象,使所要描写的景物立体再现。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总之,在景物描写时,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情修饰,把自己想写的景物写得鲜活灵动!如《草原》这一课中的描写:“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四、情景交融,升华美。
最后,情感在显与隐之间,曲折含蓄地传达。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景、物虽是主角,但其景其物所蕴含的灵气、情意是作者赋予的,而文贵含蓄,这种情感的表达要含而不露。以五年级下册《白杨》为例,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达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写景传情是将景物之美升华为情感表达的一种深层次表现,我们应该努力指导学生通过文字传递一份情感。其实,我们在写景时都有一定的原因,或喜欢、或悲伤、或怀缅、或思念......如果写景时能抓住自己与景物的关系,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就能使文章达到景中含情,情中融景,情景交融,这样的文章更具有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或者,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使文章更具互动性,这样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你的想法。
写景状物,只有随物附形,神貌皆肖,才能栩栩如生,真切感人,从而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再创造,然后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个中妙诀,关键是能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生动的笔墨表现出它们的深刻内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景物描写的特点。只有用心感受,抓住特点,才能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面向三大革命,改革作文教学》四川教育;
3.《我怎样进行愉快作文教学》朱厚荣;
4.《跟着课文学写作-第二学段写景作文教学浅谈》 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