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民族民间音乐如何走进高中课堂
【作者】 姚宏颖
【机构】 广西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民族民间音乐是具有民族个性和特点的音乐文化,是各地民族长期发展保存下来的优秀文化。将其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程内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不同方式有效地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值得大家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课堂
随着现代音乐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一个现实难题。2017年《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器乐、歌舞、戏曲和民间舞蹈等传统艺术开工,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脉,理当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得到强化。”这足以见得民族民间音乐对高中学生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探讨,本文长期在民族地区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对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中学教学有一些体会和实践,借此提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民族民间音乐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谢嘉幸在他发表的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指出了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失位,导致了“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而这种状况在很多学校音乐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缺失却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清楚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到底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当我们都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之后,自然就有理由去促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高中学生音乐教学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从乐器和音律上反映本民族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音乐教学课堂,能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情境中感知音乐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同乐器载体和多样形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中感知民族音乐艺术特征,从而提升本民族审美感知能力。如从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中,学生可以从音乐乐器上了解维吾尔族民间乐器有弹拨尔、扬琴、唢呐、手鼓、热瓦甫、笛子、萨巴依、纳合拉等,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如热情奔放的旋律,轻快可舞的节奏,粗犷的音色等等,这种民族民间音乐特征和表现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民族音乐美感,领悟音乐中的画面场情,使学生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等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吸纳、体验、辨识民间音乐文化,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学生的民族审美,同时在音乐上的共鸣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
2.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艺术自信
音乐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的情感表现。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在民族音乐中享受音乐深处的实践生活的苦与乐,学生通过理解音乐,将自己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历史经验。民族民间音乐在深化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自己民族艺术的自信和形成正确的民族历史主义观点。如民族民间音乐《刘三姐》的歌舞剧,我们知道人们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旧制的革新期望,对地主阶级压迫的反抗,从其音乐表现和载体中了解到音乐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内含、音乐乐器等。因此,民族民间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民族个性和特征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如红色革命歌曲),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意志和乐趣(纤夫生活的歌曲表达的意志与艰苦),并在特定的音乐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充实心灵激发音乐想象力,发挥艺术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自信和审美自信。
3.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民间音乐是由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如《东方红》最早是陕北民歌何其芳编写的,但其歌词的作者是佳县农民李有源,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特定历史时期以及陕北革命老区的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特征的反映。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进《东方红》的革命精神与新生希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辽阔、悠扬及其宽广的节奏的音乐表现,《南泥湾》等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可以加强学生对特定社会时期、文化和有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从音乐艺术中体验特定时期的生活,培养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现代生活的珍惜,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形成良好的爱国品质。
二、引进民族民间音乐的建议
1.将欣赏和教学民间音乐设为大块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兴趣
民族民间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实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及西方音乐的涌入,很多学生更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要想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并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必须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本文在音乐教学过程注意到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必须了学生深刻理解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个性等内涵的东西。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本人在引进民间音乐的同时,搜集了很多关于民间音乐的历史资料,音乐产生的社会背景,音乐产生的故事线索,音乐使用的乐器等与民间音乐可能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与欣赏时能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如,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大地飞歌》时,我会搜集三部南宁民歌艺术节唱大地飞歌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浓浓的民歌节日里感受民间音乐的海洋的盛况,让学生看到壮族的服饰,壮族民间歌演唱所用的乐器等民间音乐特征。通过大量的民间音乐欣赏和教学,让学生产生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欲望。
2.实施田野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田野教学是指让学生深入到民间音乐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学习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如,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广西民族民间音乐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民间音乐海洋——“广西三月三”歌舞节去感受壮族民间歌曲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极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多变丰富的曲调等等。学生在广西“三月三”歌海欣赏民族音乐,可以体会到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民间音乐,如有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的音乐歌曲,有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歌曲,有谈情说爱的歌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田野欣赏音乐教学,学生亲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和生活场景,体会到民间音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力,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间音乐,学习民间音乐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在学校课堂上再通过图片、视频、文字都形式加强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力度,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课堂学习中,形成自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感受更加优美的民间音乐。
3.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民间音乐
要将民族民间音乐真正引进高中音乐教学,仅仅从教材上的几篇欣赏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引进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形式的方法,才能对民间音乐教学产生有效影响。引进民间音乐应该让学生全面参与,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精心开辟民族民间音乐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加入;二是利用高中歌舞艺术节引导学生创作时注重民间音乐的运用;三是鼓励学生进行民族特色音乐创编,通过学生的民族特色创编,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束语
总之,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全方位考虑。时代的不同及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民间音乐,让学生创编具有民族特色音乐作品是民族音乐教学的目标,也是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上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和民族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2]张国锋.试论民族音乐对中学生素养的影响[J].中学课程资源,2019(03)
[3]孙人君.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与音乐教育体系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课堂
随着现代音乐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发展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一个现实难题。2017年《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器乐、歌舞、戏曲和民间舞蹈等传统艺术开工,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脉,理当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得到强化。”这足以见得民族民间音乐对高中学生音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探讨,本文长期在民族地区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对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中学教学有一些体会和实践,借此提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民族民间音乐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谢嘉幸在他发表的论文《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中指出了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失位,导致了“许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而这种状况在很多学校音乐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和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缺失却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清楚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到底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当我们都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之后,自然就有理由去促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在高中学生音乐教学的发展。
1.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音乐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期生活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从乐器和音律上反映本民族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音乐教学课堂,能让学生在民族音乐的情境中感知音乐的音响特征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在不同乐器载体和多样形式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中感知民族音乐艺术特征,从而提升本民族审美感知能力。如从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中,学生可以从音乐乐器上了解维吾尔族民间乐器有弹拨尔、扬琴、唢呐、手鼓、热瓦甫、笛子、萨巴依、纳合拉等,了解音乐表现要素如热情奔放的旋律,轻快可舞的节奏,粗犷的音色等等,这种民族民间音乐特征和表现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民族音乐美感,领悟音乐中的画面场情,使学生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情绪、情感、意境、意志等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吸纳、体验、辨识民间音乐文化,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学生学生的民族审美,同时在音乐上的共鸣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
2.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与艺术自信
音乐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的情感表现。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在民族音乐中享受音乐深处的实践生活的苦与乐,学生通过理解音乐,将自己带入到音乐的情境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和历史经验。民族民间音乐在深化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自己民族艺术的自信和形成正确的民族历史主义观点。如民族民间音乐《刘三姐》的歌舞剧,我们知道人们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旧制的革新期望,对地主阶级压迫的反抗,从其音乐表现和载体中了解到音乐音乐的历史背景,音乐内含、音乐乐器等。因此,民族民间音乐走进高中音乐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民族个性和特征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熏陶(如红色革命歌曲),感受音乐给人带来的意志和乐趣(纤夫生活的歌曲表达的意志与艰苦),并在特定的音乐艺术表现情境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充实心灵激发音乐想象力,发挥艺术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自信和审美自信。
3.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民间音乐是由不同地域、民族、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优秀的民间音乐作品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如《东方红》最早是陕北民歌何其芳编写的,但其歌词的作者是佳县农民李有源,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特定历史时期以及陕北革命老区的黄土高原上的文化特征的反映。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引进《东方红》的革命精神与新生希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辽阔、悠扬及其宽广的节奏的音乐表现,《南泥湾》等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可以加强学生对特定社会时期、文化和有历史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从音乐艺术中体验特定时期的生活,培养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现代生活的珍惜,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形成良好的爱国品质。
二、引进民族民间音乐的建议
1.将欣赏和教学民间音乐设为大块内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兴趣
民族民间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实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及西方音乐的涌入,很多学生更倾向于现代流行音乐,要想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并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必须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本文在音乐教学过程注意到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必须了学生深刻理解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个性等内涵的东西。因此,为了让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本人在引进民间音乐的同时,搜集了很多关于民间音乐的历史资料,音乐产生的社会背景,音乐产生的故事线索,音乐使用的乐器等与民间音乐可能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与欣赏时能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如,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大地飞歌》时,我会搜集三部南宁民歌艺术节唱大地飞歌的视频给学生看,让学生在浓浓的民歌节日里感受民间音乐的海洋的盛况,让学生看到壮族的服饰,壮族民间歌演唱所用的乐器等民间音乐特征。通过大量的民间音乐欣赏和教学,让学生产生了解和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和欲望。
2.实施田野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田野教学是指让学生深入到民间音乐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来学习民间音乐,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如,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广西民族民间音乐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民间音乐海洋——“广西三月三”歌舞节去感受壮族民间歌曲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极强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多变丰富的曲调等等。学生在广西“三月三”歌海欣赏民族音乐,可以体会到多种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民间音乐,如有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的音乐歌曲,有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歌曲,有谈情说爱的歌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田野欣赏音乐教学,学生亲身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和生活场景,体会到民间音乐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力,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间音乐,学习民间音乐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在学校课堂上再通过图片、视频、文字都形式加强学生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的力度,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课堂学习中,形成自己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感受更加优美的民间音乐。
3.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民间音乐
要将民族民间音乐真正引进高中音乐教学,仅仅从教材上的几篇欣赏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引进教学应该是全方位多形式的方法,才能对民间音乐教学产生有效影响。引进民间音乐应该让学生全面参与,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精心开辟民族民间音乐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加入;二是利用高中歌舞艺术节引导学生创作时注重民间音乐的运用;三是鼓励学生进行民族特色音乐创编,通过学生的民族特色创编,加深学生对民间音乐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三、结束语
总之,民族民间音乐引进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全方位考虑。时代的不同及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民间音乐,让学生创编具有民族特色音乐作品是民族音乐教学的目标,也是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上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引进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和民族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2]张国锋.试论民族音乐对中学生素养的影响[J].中学课程资源,2019(03)
[3]孙人君.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研发——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与音乐教育体系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