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教师的表扬行为

【作者】 李成成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永兴学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对幼儿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探讨,有益于为幼儿教师恰当运用表扬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也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升,从而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成长,同时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教育;幼儿教师;表扬行为;实践;探索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儿童的最好方式是鼓励他们的良好行为。”当教师竖起拇指夸赞幼儿“你真棒”的时候,幼儿受到莫大的鼓舞,获得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教师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变得自信开朗。随着赏识教育的提倡,表扬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表扬的现状
  从时间来看,幼儿一天的活动时间由教学、进餐、午休、离园等时间段,还有户外活动时间段。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理论知识,习得动手能力的主要时段。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准备课程,在课堂上通过表扬激发幼儿听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表扬主要发生在教学活动中。在午睡时间段很少有表扬,午睡需要安静的环境,为了让幼儿尽快入睡,表扬很少。离园时间段幼儿要整理仪表,等待家长来接,在这个时间段表扬幼儿会使幼儿离园时心情愉悦。户外活动时运用表扬策略主要是为了维持秩序。
  从对象来看,表扬女孩子要多于表扬男孩子,这可能和女孩子文静、男孩子好动有关。教师表扬具有一定的性别倾向性,经常会说:“现在女孩子很乖很安静,我们来看一看是哪个男孩子还在说话。”表扬女孩可以激励男孩表现更出色,给他们树立榜样。教师更倾向个体表扬,较少对集体做出表扬。
  从表扬方式来看,主要有言语表扬和非言语表扬两大类。言语表扬是教师用语言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评价性方式,非语言表扬包括肢体、表情以及物质奖励。肢体上的表扬比如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表情可以有微笑,物质奖励一般用五角星或者小红花。教师的表扬通常以言语表扬为主,伴随肢体或者表情表扬,物质表扬一般在离园、总结幼儿一天的表现时使用。
  从内容来看,常规教育与知识学习仍然是多数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教师运用表扬次数较多,也会使表扬主要集中在知识学习上。按取向划分可以分为个人取向的表扬、过程取向的表扬和结果取向的表扬。个人取向的表扬又称为特质取向的表扬,是对幼儿所做的事情的整体性判断,反映幼儿能力水平或人格特质。如“这孩子真聪明!”过程取向的表扬是针对幼儿行为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或策略运用实施的积极评价。如“你很努力!”最后一种结果取向的表扬,是对幼儿行为的客观结果所做的反馈,指向幼儿的具体行为或结果的适宜性,如:“你回答得正确。”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个人取向的表扬,夸赞幼儿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由此表扬幼儿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的过程取向的表扬便比较少。
  二、表扬的特点
  幼儿教师会请一两个幼儿来当小组长、小帮手,辅助教师维持秩序,他们的话有一定的权威性,有时甚至可以代表老师,这种方式是间接地鼓励、肯定、表扬幼儿,能锻炼幼儿的能力。一般小组长会辅助教师发玩具、分发教学材料,还会管理自己小组的秩序。
  请看案例:午餐之前,教师请孩子们去洗手间洗手,丽丽跑过来问:“老师,请谁帮我们去洗手呀?”教师反问丽丽:“一般老师会让谁领大家洗手呢?”丽丽告诉老师是佳佳。老师说:“好吧,那就请佳佳领大家洗手。”可以看出,在选择小组长、小帮手的时候,教师会固定请几个孩子来担当。
  教师在选择小组长、小帮手的时候,重复率很高,有些幼儿成为大家公认的,担当小组长就是这个孩子,还有一些幼儿一次担当的机会都没有。教师确实想给每一个幼儿同等的机会,但是又需要能够执行好任务的角色。有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胜任,教师往往选择能够胜任的幼儿。从幼儿的因素来看,比起内向少言的幼儿,那些外向活泼的幼儿更能得到老师的关注,选择这些幼儿的可能性就大。有些幼儿比较调皮捣蛋,总是闯祸,教师对于这类幼儿虽有表扬,但多是批评,选择这类幼儿当小组长,在其他小朋友面前没有太大威信。
  再来看案例:午后活动,老师让玲玲给表现好的孩子发玩具。玲玲看见童童在和别的小朋友讲话,说:“你再讲话,我就不给你发玩具了。”说完还看了一眼老师的反应。
  在这里,玲玲的话语是一种言语劝服,这是小组长管理的常用手段,被管理幼儿这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收敛自己的行为,乖乖地接受管理。幼儿之间的互动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小组长有了老师的影子,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的责任感往往驱动着他们去仿效成人行为,努力参与成人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为了维护班级规则经常强调“不能做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幼儿耳濡目染,看到其他幼儿违反规则时,便会制止或说教。教师在幼儿心目中代表着一种权威,是能力的体现。每个幼儿对成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期盼和好奇,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喜欢模仿教师的语气对同伴说话,甚至常常主动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维护各种规范。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使幼儿建立了规则意识,对规则十分关注,且对于规则的认知不能更改和质疑,一旦同伴出现违规行为,他们就“管教”这些幼儿,成人与幼儿的互动是以成人的“高控制、高约束”和幼儿的“高服从、高依赖”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这种互动是一种“非对称相倚型”的互动方式。教师有时会用威胁式的言语来教育违规幼儿,这种支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成为幼儿同伴互动时仿效的对象。
  教师表扬有以言语为主、非言语为辅、与批评相结合的特点。表扬为幼儿树立正面形象,批评则是让幼儿远离不提倡的行为,使幼儿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了解什么是不好的。人们习惯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身的想法和感受,运用言语表扬是自然的选择结果,不仅能促进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也是与幼儿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非言语表扬方式有时会让幼儿很难理解,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表扬自己,而言语表扬使幼儿知道自己的哪一行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容易为幼儿所理解、接受。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也能够极大地鼓舞幼儿,使幼儿兴奋不已。因此,非言语表扬对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表扬的改进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的发展不是指个别幼儿的发展,而是全体幼儿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孩子成长起来,就要我们教师在性别上一视同仁,没有偏袒。虽然实行起来没那么容易,但是作为教师还是应该克服困难,尽量做到一视同仁。
  在小组长、小帮手现象中,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时时交织在一起,显示出师幼互动对同伴互动强有力的介入和影响。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会对幼儿的同伴互动产生重要作用。教师与幼儿的这几种互动都是“下行型”互动,即上对下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等,而少平行的互动内容。教师的这些言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有机会当“小组长”时,他们对同伴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与平时就不一样了,原本平等的同伴关系被颠覆了。这种“倾斜式”同伴互动模式的存在不但助长了某些幼儿的特权感,还会催生“小组长”之间权力的交换。这种现象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也不利于同伴之间积极友好互动关系的构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里明确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谈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应谨言慎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朱光明;表扬与批评的意义[D];北京大学;2008年.
  [2]张平;幼儿园教师表扬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3]宋成敏;幼儿教师表扬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陆丽丽;幼儿教师表扬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