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班级主题环境创设

【作者】 吕春丽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示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让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经验,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为了起美化、装饰作用,参与环境布置以老师为主,幼儿为辅,没有充公利用活动空间等,针对环境创设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纲要》中有关环境的要求,为了实现环境创设目标,我们转变环境创设理念,大胆尝试运用主题活动与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相结合,不断探索、改进、优化,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主题活动和主题环境创设是密不可分的,主题环境为主题活动而创设,主题活动依靠环境创设更深入,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幼儿的发展,真正贯彻落实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班级;主题活动;主题环境创设 

  新《纲要》对环境创设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它还指出“要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激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获取有益的知识经验。”在以往环境创设往往是为美化活动室或应付参观、检查评比,经过老师苦思冥想而布置的,环境很美、也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幼儿是被动接受的,而不是环境创设的主人,没有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也不能真正发挥环境创设的作用。那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目标,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们根据《纲要》对环境的要求为指导,转变自己对环境创设的理念,探讨如何在班级中进行环境创设?更好地实现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及作用?我们确定了以主题活动来创设主题环境,以环境来生成主题活动,依靠环境创设来深入主题活动,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尝试、研讨、改进,在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班级主题环境创设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班级主题环境创设必须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应从整体上设计安排,并把它渗透在整个主题活动中。
  (二)主体性的原则:班级主题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感兴趣、喜爱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去,并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三)效用性原则:充分利用环境设备发挥教育效应。任何环境的创设都必需服从于主题内容和需要,不能为创设而创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综合功能和内在潜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已有的空间等条件构建。充分使主题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
  二、如何进行班级主题环境创设
  (一)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空间进行环境创设
  我们在各个班级中根据各自开展的主题活动创设各具特色的主题环境,可以把教室、活动室、走廊的矮墙作为主题活动墙或单元墙,让这里成为幼儿创作的园地,如:展示幼儿的作品,手工,收集的图片、儿歌等。把活动室成为幼儿展示的舞台,如:区域活动的设立,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小小舞台等等)进行活动。把幼儿的花样剪纸贴在窗户上;把柳条、藤条缠绕在窗户栏杆上,夏天到了将幼儿折的纸蝉粘贴上去;把幼儿做的手工动物纸盘、灯笼作为吊饰挂起来;在地面上贴上图案进行游戏,或布置成迷宫等。总之,班级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进行环境创设,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起到装饰的作用,更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作用,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有自豪感。
  (二)让主题环境和主题活动互动起来。
  主题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主题活动的开展,主题活动与主题环境创设是相依相随的,主题环境为主题活动而创设,以环境来生成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依靠环境创设更深入。要想利用主题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就要让主题活动与主题环境创设相互呼应、相互支持,使环境动起来、变起来、活起来,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
  1.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创设班级环境
  先确定主题活动的内容,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的开展进行环境的创设,如:整合课程主题“和纸做朋友”让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和纸箱玩游戏、探索让纸站起来等;也可以根据季节生成的主题活动,如:“顽皮一夏”让幼儿创作了一面荷塘景色墙,幼儿绘画的荷花、荷叶,用纸折的小鱼和青蛙等;也可以根据节日确定的主题活动,如“庆国庆节的美丽的祖国、三八节的妈妈我爱你”等,还可以根据突发事件生成的主题活动,如汶川大地震开展的“地震我不怕”等。
  2.通过环境来生成主题活动
  随着我国神舟七号火箭成功地把飞行员载入太空,到现在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我们又紧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幼儿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与神秘感,我们组织幼儿参观、谈话等形式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就请幼儿收集了有关的知识及图片,制作了有关的展板,生成了主题活动“浩瀚的宇宙”,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神秘的太空及人们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等,让幼儿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幼儿将来也要当宇航员的愿望等。
  3.让主题环境和主题环境创设相互作用
  我们在进行每一个主题活动前都要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相关的实物或图片,了解和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再进行开展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再丰富环境的创设,如: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中,请幼儿收集有关的交通工具玩具和图片,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由于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开展活动时幼儿特别感兴趣,通过活动幼儿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作用及发展历史,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交通标志在说话等,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画交通工具”、“停车场”、“手工——各种交通工具”、“我的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等。让主题环境和主题活动环环相扣,相互依赖,互相影响,让环境和活动互动起来,促使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满足了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在环境创设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真正让环境起到了它的教育价值。
  (三)让幼儿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在主题环境创设中老师只是引导者,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创设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创设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在主题活动“和纸做游戏”中,幼儿对生活用品中各种纸的作用产生了浓厚兴趣,在玩纸的过程中创造了几样纸“玩具”,如:报纸做的纸球,皱纹纸和筷子做的彩带,彩色打印纸做的风车,硬纸板做的拉环,飞盘,各种折纸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幼儿爱不释手的宝贝,他们在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里玩得忘乎所以的。老师也在环境的创设中了解了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看到幼儿学习的过程,看到不同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个体反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调整与变化。如:有的幼儿经常驻足在展示的作品下向同伴讲述自己的作品,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论自己的观点,好与不好等;有的幼儿又经常在老师打印张贴的儿歌前手指儿歌大声地朗读;有的幼儿又默默地在画着自己喜欢的画;有的幼儿又在很认真地做着手工等。
  (四)让区域活动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一部分。
  我们在进行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会在相应的区域投放许多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地选择,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增添材料,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主题活动“蔬菜派”中,我们在认知区投放了许多的实物蔬菜,刚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经常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讲一讲等,不久就几乎没人去了,后来我将就利用这些实物蔬菜开了一个蔬菜超市,又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幼儿通过分类、购物等形式进行游戏,使幼儿的相关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
  (五)让家长支持参与我们的主题环境创设。
  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家长也是一个关键的“合作者”。实践证明:家长的参与能带动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互动,不断推进课程的开展,同时也能加强家园合作,营造适宜幼儿不断发展的环境。在主题活动“我和我家”中,家长积极地把我的家拍成照片带来,我们布置了一面温馨的“我的家,你的家”的墙饰,幼儿在这里相互介绍着自己的家,这间房间有什么摆设,我在这里做什么等等,还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家到幼儿园要经过的街道和主要的建筑物,请家长协助完成其路线图亲子活动单,幼儿通过路线图能清楚地介绍家和幼儿园的位置,说出街道和主要建筑物名称,还能讲述自己经常会经过哪里去干什么等,这些都是要靠家长的支持、理解来完成的,家长也不仅通过主题环境创设了解了幼儿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关注到了幼儿的成长情况,也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在每进行一个主题活动时,都要进行一次主题环境创设,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更新主题环境,这样激发了幼儿创设环境的兴趣,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得到潜移默化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幼儿的审美、创新、合作能为,通过主题环境的创设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也看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及成长历程。实践证明:幼儿在这样的环境活动中学习会更轻松、更愉快,也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环境与活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下,更能充分发挥环境创设的教育价值,达到《纲要》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 冯晓霞主编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