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师要关注课堂交流细节
【作者】 赵 晖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淝河路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闪光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活力的。细节虽微乎其微,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做为组成课堂教学世界的教学细节更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悉心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准时机,巧妙深挖,使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细节;关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分享,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提升,最终形成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能力。所以一节课当孩子们相互展开思维碰撞的时候、师生充分体验交流与分享的快乐的时候,才进入它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是细观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交流细节:
细节一:一个孩子起来交流,他一边说一边盯着老师,那询问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老师,好像边说边询问:“我说对了吗?”答毕,往往是老师给学生点评或提醒别的孩子交流。如此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导致课堂总是一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孩子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反正同学回答与我无关,说话的、开小差的一一出现,这样的交流细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细节二:大家正在交流讨论结果,有的小组却还在继续埋头讨论,对于别人的汇报毫不理会。孩子们如此执著、如此专心地投入在自己的讨论中,我们是该怪他们不会倾听呢?还是教师应当反思一下:刚才讨论的时间是否足够?
细节三:在同学发言时,常常看到下面的孩子交头接耳,一片喧闹。我们不能否认,有的孩子是由于与发言的同学产生了共鸣,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交流,就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话;有的孩子是对别人的发言不感兴趣,于是在下面说话;有的孩子是由于没有发言的机会,于是在下面与别人说自己的看法等等。
针对这一系列的细节所反映出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要交给学生讨论技巧,给足讨论时间,提高讨论实效
教师要注意的细节,就是看看是不是大部分小组都围绕问题正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如果有一些小组跑题了,说明他们需要老师在讨论方法上给予指导。比如,我在上《语言的魅力》时,让孩子们讨论“‘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发现每个孩子并没有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而是各说各,于是提议读书比较多的张勇同学先发表看法,其他同学倾听。在他的启发下,别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综合大家的发言,形成了小组意见。我看到大部分小组还在热烈讨论着,说明他们还需要时间。最后,在充分、有效的讨论后,孩子们的汇报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下面倾听的孩子也提高了倾听的质量。通过有实效的讨论将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了,理解了这句话的魅力所在。
二、要面向全班交流,渗透对全班听众的尊重
新课程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这是反映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如何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必须尽可能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对着老师汇报,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当然有时孩子说着说着,处于习惯又面向老师交流,这时教师可以用手给他示意:面向大家,这个细节也给全班同学暗示:我是面向你们发表意见,请尊重的,也请给我提出意见。关于这一点,孩子们不一定能感受到,所以在实施这个方法时,就要明确给孩子介绍:面向大家汇报就是尊重大家,我是在和你们交流,对于我的看法你有什么意见,欢迎提出。这个细节的转变实质上是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从一个裁判、中心地位,转化为学生中的一员、大家的伙伴。
我常用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具体操作是:A小组的同学到B小组去,把自己的看法描述给B小组同学,B小组同学倾听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然后由B小组同学将自己的看法描述给A小组同学,A小组同学倾听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过去单纯的师生间交流,往往只能局限于少数同学,而小组互动则将交流面扩大到全班每一个孩子。
三、要引导学生真诚评价别人,促进生生间的和谐
新课程提倡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实施新课程的真谛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不外乎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最容易听到的是:“他们……不好!……很糟!”评价就是挑刺。不难想象发言的一方是如何难受、气愤。就算你的建议很好,他也决不接受。这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是一个顽疾。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不也有同样的毛病吗?这可以归结到我们所受的教育,很少有人教过我们如何正确地评价别人。但是面对新课程的期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价别人,让孩子知道挑刺的评价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我们给别人提出建议的目的是希望他能接受,而让别人接受评价,首先必须真诚地肯定别人好的地方,而且这个好不能是:他们很好,他们说得清楚。必须明确指出哪里好,哪里说清楚了。需要具体评价,不是泛泛而言。在学生评价初期,我介绍了一个评价格式给他们:他们组……地方我觉得非常好,……地方还需要改进,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评价首先表示你倾听了,你对发言者的尊重,同时也表明自己真诚的态度,那么他也会尊重你的发言,由衷地接受你的建议。所以我希望孩子们针对别人的建议,真诚表示感谢。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对别人的正确评价,并在生活中也变得随和、容易与人相处了。一天,有个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们家佳佳以前和隔壁邻居弟弟处不好,总是说弟弟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这最近愿意和弟弟玩了,还不断地夸奖弟弟。我们都奇怪,他说是语文老师说的,要真诚地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喜欢你。他真是董事了!”看到孩子的进步,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是啊,我们不只教给孩子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这些细节看起来很琐碎,但是作为教师,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只有知识的人,而是培养有丰富内涵的具有文化素养的人,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做。珍视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成就完美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永远独立潮头,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潘平;;注重课堂细节,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0年49期.
[2]严明官;;课堂的精彩缘于教学的细节[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Z2期.
[3]宋永丽;;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实效[J];新课程(教师);2010年05期.
[4]洪玉惕;;关注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智慧——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刍议[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1期.
[5]郭学涛;;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J];中国教师;2007年S1期.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细节;关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与分享,到对文本的感悟与提升,最终形成学生的语言、交际、学习能力。所以一节课当孩子们相互展开思维碰撞的时候、师生充分体验交流与分享的快乐的时候,才进入它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但是细观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交流细节:
细节一:一个孩子起来交流,他一边说一边盯着老师,那询问的目光一直追随着老师,好像边说边询问:“我说对了吗?”答毕,往往是老师给学生点评或提醒别的孩子交流。如此一对一的师生交流,导致课堂总是一部分学生参与,大部分孩子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反正同学回答与我无关,说话的、开小差的一一出现,这样的交流细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细节二:大家正在交流讨论结果,有的小组却还在继续埋头讨论,对于别人的汇报毫不理会。孩子们如此执著、如此专心地投入在自己的讨论中,我们是该怪他们不会倾听呢?还是教师应当反思一下:刚才讨论的时间是否足够?
细节三:在同学发言时,常常看到下面的孩子交头接耳,一片喧闹。我们不能否认,有的孩子是由于与发言的同学产生了共鸣,迫不及待地想与他人交流,就和旁边的同学说说话;有的孩子是对别人的发言不感兴趣,于是在下面说话;有的孩子是由于没有发言的机会,于是在下面与别人说自己的看法等等。
针对这一系列的细节所反映出的问题,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要交给学生讨论技巧,给足讨论时间,提高讨论实效
教师要注意的细节,就是看看是不是大部分小组都围绕问题正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如果有一些小组跑题了,说明他们需要老师在讨论方法上给予指导。比如,我在上《语言的魅力》时,让孩子们讨论“‘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当我走到一个小组时,发现每个孩子并没有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而是各说各,于是提议读书比较多的张勇同学先发表看法,其他同学倾听。在他的启发下,别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综合大家的发言,形成了小组意见。我看到大部分小组还在热烈讨论着,说明他们还需要时间。最后,在充分、有效的讨论后,孩子们的汇报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下面倾听的孩子也提高了倾听的质量。通过有实效的讨论将句子中省略的内容充分挖掘出来了,理解了这句话的魅力所在。
二、要面向全班交流,渗透对全班听众的尊重
新课程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这是反映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如何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必须尽可能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对着老师汇报,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当然有时孩子说着说着,处于习惯又面向老师交流,这时教师可以用手给他示意:面向大家,这个细节也给全班同学暗示:我是面向你们发表意见,请尊重的,也请给我提出意见。关于这一点,孩子们不一定能感受到,所以在实施这个方法时,就要明确给孩子介绍:面向大家汇报就是尊重大家,我是在和你们交流,对于我的看法你有什么意见,欢迎提出。这个细节的转变实质上是观念的转变,使教师从一个裁判、中心地位,转化为学生中的一员、大家的伙伴。
我常用的第二种方法就是:小组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具体操作是:A小组的同学到B小组去,把自己的看法描述给B小组同学,B小组同学倾听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然后由B小组同学将自己的看法描述给A小组同学,A小组同学倾听后对他们的意见进行评价、提出建议。过去单纯的师生间交流,往往只能局限于少数同学,而小组互动则将交流面扩大到全班每一个孩子。
三、要引导学生真诚评价别人,促进生生间的和谐
新课程提倡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实施新课程的真谛就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关系不外乎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和谐平等的生生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最容易听到的是:“他们……不好!……很糟!”评价就是挑刺。不难想象发言的一方是如何难受、气愤。就算你的建议很好,他也决不接受。这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是一个顽疾。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不也有同样的毛病吗?这可以归结到我们所受的教育,很少有人教过我们如何正确地评价别人。但是面对新课程的期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价别人,让孩子知道挑刺的评价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我们给别人提出建议的目的是希望他能接受,而让别人接受评价,首先必须真诚地肯定别人好的地方,而且这个好不能是:他们很好,他们说得清楚。必须明确指出哪里好,哪里说清楚了。需要具体评价,不是泛泛而言。在学生评价初期,我介绍了一个评价格式给他们:他们组……地方我觉得非常好,……地方还需要改进,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评价首先表示你倾听了,你对发言者的尊重,同时也表明自己真诚的态度,那么他也会尊重你的发言,由衷地接受你的建议。所以我希望孩子们针对别人的建议,真诚表示感谢。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对别人的正确评价,并在生活中也变得随和、容易与人相处了。一天,有个学生家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们家佳佳以前和隔壁邻居弟弟处不好,总是说弟弟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这最近愿意和弟弟玩了,还不断地夸奖弟弟。我们都奇怪,他说是语文老师说的,要真诚地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喜欢你。他真是董事了!”看到孩子的进步,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是啊,我们不只教给孩子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他懂得如何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这些细节看起来很琐碎,但是作为教师,面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只有知识的人,而是培养有丰富内涵的具有文化素养的人,所以我们需要这样做。珍视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才能成就完美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永远独立潮头,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潘平;;注重课堂细节,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0年49期.
[2]严明官;;课堂的精彩缘于教学的细节[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年Z2期.
[3]宋永丽;;关注教学细节 提高课堂实效[J];新课程(教师);2010年05期.
[4]洪玉惕;;关注细节,提升课堂教学智慧——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刍议[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1期.
[5]郭学涛;;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J];中国教师;2007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