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培养
【作者】 哈提日·吐迪
【机构】 新疆博乐市第七小学
【正文】 【摘 要】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这是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古而今,音乐就是人类最美好情感的寄托,是对这个世界感知的一种表达,音乐教育不仅要了解以往的历史,更要注重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对于专门的人才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音乐教育;思想情操;身心健康
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具体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都是以单一的介绍作品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歌词大意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一般传授,以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为主,而学生在下面去不知所云,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的失去了上音乐课的兴趣。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的发动学生的参与性,从歌曲的选材、剪辑、音像收集等都让其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音乐的渠道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乐”中学。音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音乐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趣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无形之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改善,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是新课标的升华。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者先视唱曲谱再唱词,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学,呆板地学,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以及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音乐教育能激发和丰富人的形象思维,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能激发个人想象力,增加创造力,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这是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古而今,音乐就是人类最美好情感的寄托,是对这个世界感知的一种表达,音乐教育不仅要了解以往的历史,更要注重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对于专门的人才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近代,音乐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抗战时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激发着人们不断反抗,为争取民族独立,前赴后继。学习这些作品,对于学生品德的提高,人格的升华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个健全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指一个人心智健全,音乐教育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很重要的抚慰作用,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听音乐可以驱赶沮丧的情绪就是很好的证明。对高尚音乐的追求其实就是对美的追求,可以欣赏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情商高的一个折射。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中,都有音乐的赞美诗或是颂歌,也是对人们身心健康重视的一个表现。
人的素质可以有很多方面构成,有先天的成分也包括后天的努力,音乐在这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科学证明:音乐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有想象力。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学习音乐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对于拓展知识面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音乐文化的学习,它包括东西方的音乐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
总之,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使他们充分的领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让道德情操得到提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既要使学生学到如何鉴赏音乐,更好的理解音乐,也应该注重每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有专门特长的学生,要积极培养,为音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在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美,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代报告
[2]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好研网
【关键词】 音乐教育;思想情操;身心健康
开展音乐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具体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音乐欣赏教学都是以单一的介绍作品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歌词大意为主,只注重知识的一般传授,以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为主,而学生在下面去不知所云,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慢慢的失去了上音乐课的兴趣。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的发动学生的参与性,从歌曲的选材、剪辑、音像收集等都让其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采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音乐的渠道和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乐”中学。音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音乐教育,可以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趣都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无形之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改善,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的音乐技能
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基石。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所有表现力的基石、灵魂、生命。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学生节奏感能力的培养,为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打下扎实的基础。我们在培养和加强学生节奏感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从生活中探寻节奏,并通过模仿和感知,去体会其中的节奏美,并能初步区别不同节奏之间的差别,来培养和锻炼他们感知节奏的水平。在模仿中学习,学生不一定要有高超的技能或出色的音质,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让学生在模仿学习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三、音乐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是新课标的升华。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会不同,对音乐产生的想象也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音乐传承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或者先视唱曲谱再唱词,干巴巴的,让学生被动地学,呆板地学,甚至不想学,诱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以及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音乐教育能激发和丰富人的形象思维,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能激发个人想象力,增加创造力,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四、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音乐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道德品质得到升华,这是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古而今,音乐就是人类最美好情感的寄托,是对这个世界感知的一种表达,音乐教育不仅要了解以往的历史,更要注重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对于专门的人才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近代,音乐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抗战时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激发着人们不断反抗,为争取民族独立,前赴后继。学习这些作品,对于学生品德的提高,人格的升华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五、音乐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全,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个健全的人很大程度上是指一个人心智健全,音乐教育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很重要的抚慰作用,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听音乐可以驱赶沮丧的情绪就是很好的证明。对高尚音乐的追求其实就是对美的追求,可以欣赏音乐所表达出的情感是情商高的一个折射。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宗教中,都有音乐的赞美诗或是颂歌,也是对人们身心健康重视的一个表现。
人的素质可以有很多方面构成,有先天的成分也包括后天的努力,音乐在这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科学证明:音乐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有想象力。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专业学科,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学习音乐也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对于拓展知识面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对于音乐文化的学习,它包括东西方的音乐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个人素质的提升。
总之,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使他们充分的领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让道德情操得到提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音乐教育既要使学生学到如何鉴赏音乐,更好的理解音乐,也应该注重每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有专门特长的学生,要积极培养,为音乐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音乐教育就是在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美,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时代报告
[2]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好研网